神經節段相關說

中醫學 經絡學 經絡實質假說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hén jīng jíe duàn xiāng guān shuō

2 英文參考

Theory of correlation neural segnerv

3 註解

神經節段相關說經絡實質假說之一。研究者從經絡所屬的穴位進行分析,認爲穴位主治性能的分區情況符合神經節段的劃分,說明了經絡神經節段的一致性。如背俞募穴臟腑的關係不受經絡縱行路線所限,這種關係卻適合用神經節段的理論進行解釋。從胚胎學分析,縱長的消化管最初是與軀幹同長並行而且分節,各節皆與本節的皮、肌表裏對應且都受本節神經控制。後逐漸延長加寬,加上肝、胰等特化的器官形體龐大且位置傾側,致使原來的分節不復顯著。許多研究資料已能指定一個臟器或某一部位應屬哪個體節。這種分節的重要性,在於說明針刺某一部位同所要治的臟器疾患可以距離很遠,但卻同屬一個體節。人體解剖研究認爲,俞募穴與相應的內臟以及任脈穴位區域的神經所屬節段與其主治內臟的節段也有相當一致性。膻中屬胸4,主治呼吸系(屬頸2~胸4)疾患;中院屬胸8,主治胃(屬胸6~9)疾患;關元屬胸12,主治泌尿生殖系(屬胸10~12)疾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