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管
指从口到肛门的食物通道。其中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演变而来的腺上皮可形成位于消化管壁内的消化腺,及位于消化管外的肝、胰和唾液腺。外膜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纤维膜及由间质覆盖的浆膜组成。外来神经纤维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纤维,以及节细胞间的联络纤维,两种神经丛相互联系,在消化管运动中起神经调节作用。
-
淀粉样变病的胃肠道表现
概述:淀粉样变病(amyloidosis)是指一种以β结构的纤维蛋白为主的淀粉样物质在器官组织细胞外沉积所引起的疾病。原发性淀粉样变病最为显著。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上消化道黏膜肌层和固有肌层淀粉样纤维多量沉积,导致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诊断:对于巨舌及多种消化系统症状者应想到本病,及早内镜检查并行黏膜活检。
-
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处理
4.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禁忌者。非全麻者,术前15min肌注地西泮(安定)10mg及解痉灵20mg。(2)钳取器械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异物大小和形状,常用器械有活检钳、圈套器、三爪钳、鼠齿钳、鳄嘴钳、“V”字钳、篮型取石器、风兜型取物器、气囊、内镜专用手术剪、拆线器、吻合钉取出器、磁棒、机械碎石器、橡皮保护套、外套管。
-
消化腺
消化腺digestivegland是附属于消化管而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在发生过程中由内胚层和外胚层演变而来的腺上皮所形成。有的为在消化管壁内形成的小的消化腺,如胃腺、肠腺、小的唾液腺等,还有的形成位于消化管外的大的消化腺。在胃壁和肠壁上各有胃腺和肠腺。消化液的主要功能是:①改变消化腔内的pH,适应消化酶活性的需要;
-
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
操作名称: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适应证:上消化道异物,凡自然排出有困难者均可试行内镜下取出。(6)其他:胆管内引流管、吻合口支撑管等,前者用圈套器或专用器械可顺利取出;9.证实已有消化管穿孔或尖锐异物已穿透管壁,不应勉强用内镜取异物,应采取外科手术处理。13.术后常规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及抑酸剂。
-
平滑肌
平滑肌的细胞骨架系统比较发达,主要由密斑、密体和中间丝组成。由于每个收缩单位是由粗肌丝(肌球蛋白)和细肌丝(肌动蛋白)组成,它们的一端借细肌丝附着于肌膜的内面,这些附着点呈螺旋形。100nm,这说明由神经末梢释放出来的递质分子要扩散较远距离才能达到靶细胞,而靶细胞和神经末梢的关系也不可能是固定的;
-
消化系统
动物的消化系统动物为异养生物,即他们不能自己制造自己的食物,而是依赖于外界的有机物获得营养。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如把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残渣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
吸收
营养物质的吸收:吸收是指通过消化管壁吸收营养物质。在脂肪酸吸收的时候,合成简单的卵磷脂那种磷脂质,进入肠淋巴管,多数经胸管进入静脉(70—90%),也有经门脉输送到肝脏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接触术语吸收(absorption)是指危害物质自接触部位透过生物屏障进入机体循环(主要是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
鳔
另外在鳔的背壁有富于毛细血管的卵圆形部分,这称为卵圆腺(ovalgland),可吸收气体。因此,进行鳔内气体的调节是必要的,但喉鳔类通过鳔管使空气出入,而闭鳔类一方面从红腺血液中分泌二氧化碳和氧,另一方面由卵圆腺进行气体吸收。鳔内层主要是由扁平上皮或立方上皮和平滑肌构成,鳔外层则多为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构成。
-
胃
节肢动物消化器官的构造,各纲差异很大,有的称为中肠或乳糜胃(chylestomach),有的分贲门部(cardiacpor-tion)和幽门部(pyloricportion)的(甲壳类),有的为具有胃齿的胃咀嚼器,称为咀嚼胃或滤过胃(甲壳类),而吸血性昆虫等则具有吸胃,蜘蛛类则伴有4对胃盲囊。其背俞为胃俞,募穴为中脘,合穴为足三里。
-
消化器官
海绵动物的胃腔不一定是消化器官,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主要都是进行细胞内消化的,所以,在消化腔中细胞外消化的作用不大。此外,高等动物中的消化器官,其消化活动和消化液的分泌,都受神经和激素的支配,并且还具有将被吸收的营养物质输送出来的特殊的循环系统(肝门静脉、乳糜管)。
-
泄殖腔
泄殖腔cloaca亦称总排泄腔或只称排泄腔。在无脊椎动物中 形动物有泄殖腔,真线虫类只有雄性个体输精管开口在消化管末端部。软体动物如斧足类由鳃上腔排出的水、卵、精子以及由肾管(博江讷氏器)排出的排泄物都由出水管的基部(外套腔的一部分)排出,把这部分称泄殖腔室(cloacalchamber)、肛门(analcanal)等。
-
食管
食管人体器官名。上端约在第六颈椎体下缘处与咽相接,沿脊椎前方向下行,穿经胸腔的上纵隔和后纵隔,再经膈肌的食管裂孔,入腹腔,平第十一胸椎体高度续于胃和贲门。肌膜上1/3为横纹肌,下1/3为平滑肌,中1/3横纹肌和平滑肌相混杂,食管起端处环行肌纤维较厚,可起到括约肌作用。外膜为疏松结缔组织。
-
长腕幼虫
长腕幼虫是海胆和海蛇尾继原肠胚后的浮游性幼虫。身体背腹呈扁平的倒三角形,从含有V字形消化管的身体伸出左右对称的一定数目的腕,中含钙质骨骼(rod).海胆类的幼虫称为海胆长腕幼虫(echinopluteus)。它们都是经过浮游生活后,由围绕着消化管和肠体腔囊的部分发育成为成体,在腕等脱掉后即完成其变态。
-
消化
人和动物将摄入的食物分解为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的过程。消化过程包括对食物的磨碎、拌和及推送等机械作用(机械性消化)和各种酶对各种食物成分的化学分解作用(化学性消化)两个密切相关的过程。注入小肠的消化液有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含有消化营养物质的多种消化酶,能把营养物质分解为可吸收和利用的形式。
-
胃肠激素
胃肠激素由内分泌细胞释放后,有些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有些通过细胞间液弥散至邻近的靶细胞、有些可能沿着细胞间隙弥散入胃肠腔内起作用。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管的运动例如胃泌素促进胃液分泌和胃运动,抑胃肽则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运动;
-
GB 5009.12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铬的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9.12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铬的测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5年01月28日发布,自2015年07月28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T5009.123—2003《食品中铬的测定方法》。3.3标准品:重铬酸钾(K2Cr2O7):纯度99.5%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
-
刺胞囊
〔2〕腹足纲的簑海牛属身体背面具许多背角,其中收藏着作为消化管延长部的肝盲囊以及与此囊以细管相连的小囊,即刺胞囊。后者以背角前端的小孔向外界开口。刺胞囊壁的细胞内因有许多刺细胞故呈白色。这种刺细胞原是水螅纲的水螅体所有的,但经过蓑海牛的口、消化管和肝盲囊,被收纳在刺胞囊壁的细胞中,而成为盗刺细胞。
-
消化合胞体
消化合胞体digestivesyncytium有刺胞动物、有栉板动物和扁形动物,当食物进入消化管以后,就从管壁的细胞伸出不断摆动的阿米巴样的突起,这些突起相互连合在一起,形成合胞体网,把食物裹住。这样的合胞体分泌消化液,藉此将食物在细胞外消化吸收,所以被称为消化合胞体。
-
尿碘
它通过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发挥生化作用。尿碘的医学检查:检查名称:尿碘分类:体液和排泄物检查尿液检查化验取材:尿液尿碘的测定原理:酸消化铈-砷催化分光光度法:尿中多种形态的碘经氯酸消化为无机碘。相关疾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咽腔口部
概述:咽腔口部又称口咽(oropharynx),位于腭帆游离缘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上续鼻咽部,下通喉咽部。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下方的舌扁桃体,共同构成咽淋巴环,对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防御功能。后壁平坦,借疏松结缔组织连于上位6个颈椎体前面的椎前筋膜。
-
咸牡蛎
以往市售的咸牡蛎制品,是直接用水分含量较多的牡蛎肉,加入20%的食盐制成,故制品很咸,并且因牡蛎的肠等消化管中的杂物,使牡蛎肉呈青黑色,直接影响人们的食欲。经过上述持续净化处理48小时,牡蛎即能将消化管中杂物吐出,通过海水的循环作用,可将牡蛎的大肠菌、杂菌连同污物一起处理排出。
-
鼻咽
咽腔鼻部的位置:咽腔鼻部(pharynxnasalis)又称鼻咽(nasopharynx),是咽的上部,位于鼻腔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腭帆游离缘平面续口咽部。咽部感染时,细菌可经咽鼓管波及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咽鼓管扁桃体:位于咽鼓管咽口周围至软腭之间的许多颗粒状淋巴组织,称咽鼓管扁桃体(tubaltonsil),系咽扁桃体的延续。
-
咽腔鼻部
咽腔鼻部的位置:咽腔鼻部(pharynxnasalis)又称鼻咽(nasopharynx),是咽的上部,位于鼻腔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腭帆游离缘平面续口咽部。咽部感染时,细菌可经咽鼓管波及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咽鼓管扁桃体:位于咽鼓管咽口周围至软腭之间的许多颗粒状淋巴组织,称咽鼓管扁桃体(tubaltonsil),系咽扁桃体的延续。
-
喉咽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咽腔喉部(喉咽部)咽腔喉部易发的疾病:在喉口的两侧各有一深窝称梨状隐窝(piriformrecess),常为异物滞留之处。咽是消化管从口腔到食管的必经之路,也是呼吸道中联系鼻腔与喉腔的要道。
-
咽淋巴环
咽淋巴环由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下方的舌扁桃体共同构成,对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防御功能。后壁平坦,借疏松结缔组织连于上位6个颈椎体前面的椎前筋膜。咽是消化管从口腔到食管的必经之路,也是呼吸道中联系鼻腔与喉腔的要道。因此,咽是消化和呼吸共用的器官。
-
扁桃体上窝
扁桃体上窝(supratonsillarfossa)位于咽腔口部,是指扁桃体窝上份未被腭扁桃体充满的空间。咽位于鼻腔、口腔和喉腔之后。咽腔口部又称口咽(oropharynx),位于腭帆游离缘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上续鼻咽部,下通喉咽部。咽是消化管从口腔到食管的必经之路,也是呼吸道中联系鼻腔与喉腔的要道。
-
咽腔喉部
咽腔喉部的位置与形态:咽腔喉部又称喉咽(lauyngopharynx)。咽腔喉部(喉咽部)咽腔喉部易发的疾病:在喉口的两侧各有一深窝称梨状隐窝(piriformrecess),常为异物滞留之处。后壁平坦,借疏松结缔组织连于上位6个颈椎体前面的椎前筋膜。咽是消化管从口腔到食管的必经之路,也是呼吸道中联系鼻腔与喉腔的要道。
-
口咽
概述:咽腔口部又称口咽(oropharynx),位于腭帆游离缘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上续鼻咽部,下通喉咽部。咽后上方的咽扁桃体、两侧的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下方的舌扁桃体,共同构成咽淋巴环,对消化道和呼吸道具有防御功能。后壁平坦,借疏松结缔组织连于上位6个颈椎体前面的椎前筋膜。
-
舌会厌正中襞
舌会厌正中襞(medianglossoepiglotticfold)位于舌根后部,属咽腔口部,为一呈矢状位的黏膜皱襞,连于舌根后部正中与会厌之间。咽是消化管从口腔到食管的必经之路,也是呼吸道中联系鼻腔与喉腔的要道。
-
会厌谷
会厌谷(epiglotticvallecula)属咽腔口部,是指舌会厌正中襞(medianglossoepiglotticfold)两侧的深窝,为异物易停留处。咽腔口部又称口咽(oropharynx),位于腭帆游离缘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上续鼻咽部,下通喉咽部。咽是消化管从口腔到食管的必经之路,也是呼吸道中联系鼻腔与喉腔的要道。
-
腭扁桃体
概述:腭扁桃体(palatinetonsil)位于口咽部侧壁的扁桃体窝内,是淋巴上皮器官,具有防御功能。腭扁桃体中医称为喉核。咽腔口部又称口咽(oropharynx),位于腭帆游离缘与会厌上缘平面之间,向前经咽峡与口腔相通,上续鼻咽部,下通喉咽部。咽是消化管从口腔到食管的必经之路,也是呼吸道中联系鼻腔与喉腔的要道。
-
GB 30605—2014 食品添加剂 甘氨酸钙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甘氨酸钙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由甘氨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经降温结晶制得的食品添加剂甘氨酸钙。A.3.3分析步骤:称取约0.5g试样,精确至0.0001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0mL水,溶解,加入15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0.1g钙羧酸指示剂,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蓝色为终点。
-
GB 30606—2014 食品添加剂 甘氨酸亚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30606—2014《食品添加剂甘氨酸亚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4年4月29日发布,自2014年11月1日起实施。加入3g碘化钾,盖上瓶塞,轻轻摇动,于暗处放置5min,加入2mL淀粉指示液,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
咽隐窝
咽隐窝(pharyngealrecess)位于咽腔鼻部,是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纵行深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咽(pharynx)是消化管上端扩大的部分,是消化管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咽腔鼻部(pharynxnasalis)又称鼻咽(nasopharynx),是咽的上部,位于鼻腔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腭帆游离缘平面续口咽部。
-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咽口的位置:在鼻咽部的两侧壁上,于下鼻甲后方约1cm处,各有一个咽鼓管咽口(pharyngealopeningofauditorytube),咽腔经此口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的鼓室相通。咽鼓管咽口的作用:咽鼓管咽口平时是关闭的,当吞咽或用力张口时,空气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详见咽腔鼻部条。
-
咽鼓管圆枕
咽鼓管圆枕(tubaltorus)是指咽鼓管咽口的前、上、后方的弧形隆起,它是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咽鼓管咽口平时是关闭的,当吞咽或用力张口时,空气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以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咽腔鼻部(pharynxnasalis)又称鼻咽(nasopharynx),是咽的上部,位于鼻腔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腭帆游离缘平面续口咽部。
-
肠鳃类
肠鳃类是指半索动物门的柱头虫一类动物,身体左右对称,体长十几厘米至几十厘米,状似蠕虫。在吻的基部腹面与颈部之间有口。但它和脊索并不相同。神经管在消化管的背侧,血管系的主体则在腹侧,这些除原索动物外,与其他脊椎动物的位置完全相反。肠鳃类动物为雌雄异体,许多小囊状的生殖腺呈纵裂,从鳃区排列至肝区。
-
咽鼓管扁桃体
咽鼓管扁桃体(tubaltonsil)是位于咽鼓管咽口周围至软腭之间的许多颗粒状淋巴组织,系咽扁桃体的延续。7岁时开始萎缩,约至10岁以后完全退化。咽腔鼻部(pharynxnasalis)又称鼻咽(nasopharynx),是咽的上部,位于鼻腔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腭帆游离缘平面续口咽部。向前借鼻后孔与鼻腔相通。
-
咽扁桃体
咽扁桃体的位置:鼻咽部上壁后部的黏膜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称咽扁桃体(pharyngealtonsil)。咽扁桃体的退化:幼儿时期较发达,6~7岁时开始萎缩,约至10岁以后完全退化。咽腔鼻部(pharynxnasalis)又称鼻咽(nasopharynx),是咽的上部,位于鼻腔后方,上达颅底,下至腭帆游离缘平面续口咽部。
-
下索
下索是在脊椎动物的胚胎,纵走于脊索和消化管之间的起原于内胚层的细胞索,以后退化消失。鱼类和两栖类,从头部直到尾部都存在下索,但爬行类、鸟类,仅在体前方出现有痕迹性的下索,至于哺乳类是否有下索尚未肯定。
-
先节
先节是原生动物孢子纲簇虫目有头属(Cephalina),例:寄生于蜚蠊肠内的簇(C-regarina)用于固着于宿主体上之固着器官。营养期的虫体由先节、前节及后节3部分构成,前节和后节之间有薄膜,核位于后节,先节和前节之间有隔膜分隔,以后虫体在此处断开,游离于消化腔内。先节的形态是分类上的一个特征。
-
普通易变免疫缺陷病
普通易变免疫缺陷病(commonvariableimmunodeficiency)是相当常见而未明确了解的一组综合征。其特点是:①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总量和IgG均减少;淋巴结、脾、消化管淋巴组织中B细胞增生明显,但缺乏浆细胞。或巨噬细胞功能障碍;③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的持续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也较高。
-
浮海石
出处:出自《本草从新》拼音名:FúHǎiShí英文名:Pumice别名:浮石、石花、海石、水泡石、海浮石、浮水石、羊肝石来源:药材基源: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及瘤分胞苔虫等的骨骼。软坚散结。每服二钱,木通、灯心、赤茯苓、麦门冬煎汤调下。(《本事方》神效散)⑨治疔疮,发背,恶疮:白浮石半两,没药二钱。上为细末。
-
膈下脓肿的超声诊断技术
概述:横膈以下肝与结肠之间统称膈下区,相当于肝周围区。操作名称:膈下脓肿的超声诊断技术适应证:膈下脓肿的超声诊断技术适应证如下:1.肝、脾、消化管、腹腔病变手术后。禁忌证:一般无特殊禁忌证。注意液性暗区是否局限,抑或向下延伸至肝肾或脾肾之间。(4)膈下脓肿是否伴有同侧胸腔积液。
-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技术
4.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50×109/L,出凝血时间延长)未纠正期。2.术前做增强CT检查,确定病灶大小、部位、数目。4.充分局部麻醉从皮肤至消融区肝被膜(1%利多卡因10ml)。9.按治疗方案进行逐个病灶消融,完成肿瘤及安全范围的整体消融灭活治疗。5.外生性肿瘤或贴近消化管肿瘤布针时须谨慎,防止灼伤消化道并发肠瘘。
-
蟋蟀麻痹病毒
已有试验表明,选择蟋蟀麻痹症病毒与脑心肌炎病毒(一种从黑猩猩中分离得到的脊椎动物病毒),分别免疫实验动物,获得抗血清进行血清学交叉反应,蟋蟀麻痹症病毒和脑心肌炎病毒与同源的和异源的抗血清,在对流免疫电泳试验和试管沉淀试验测定时,均有交叉反应,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表明,其沉淀带有融合现象;
-
肛管
肛管(analcanal)是指上与直肠末端相接,下至肛门缘的消化管末端。解剖学肛管(anatomicanalcanal)是指齿状线至肛缘的部分。解剖肛管即齿线以下的部分,而外科肛管全长约5cm,下自肛缘,上至直肠壶腹下方缩小部,表面上2/5系直肠粘膜,下3/5为肛管皮肤。
-
肠
有大肠、小肠、广肠等。在肠中除了由开口于其前部的肝、胰以及肠壁上的肠腺等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以进行消化之外,还进行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肠具有典型的管状器官的组织结构,内层有上皮以及与之相连的结缔组织的粘膜层,中层是环肌和纵肌层,外层则有少量结缔组织和覆盖于其外表面的腹膜上皮形成的浆膜层。
-
抗癌锑
药品说明书:别名:氨三乙酸锑;锑铵羟螯合物,抗癌锑适应症:主要用于纤维肉瘤、滑膜肉瘤。对消化管癌也有一定疗效。用量用法:静注,1次25~注意事项:1.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2.会引起血小板下降、心悸、胸闷,有的病人还有传导阻滞。3.注射部位可有静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