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祛溼 中醫學 消腫解毒 中藥學
sān yè suān cǎo
三葉酸草爲中藥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爲《新修本草》記載的酢漿草之別名[1]。
酢漿草、酸漿草、三葉酸草[2]
酢漿草科植物酸漿草Oxalis comiculata L.的全草。分佈全國各地[2]。
酸,寒[2]。
清熱利溼,涼血散瘀,解毒消腫[2]。
1.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尿路感染、結石,黃疸,泄瀉,痢疾,赤白帶下,吐血,衄血。煎服:9~30g[2]。
2.搗敷或煎水洗,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疔瘡,癰腫,疥癬,溼疹,燒燙傷[2]。
葉及全草含大量酒石酸,還含檸檬酸、蘋果酸、草酸鹽、維生素C、丙酮酸等[2]。
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傷寒、綠膿、大腸桿菌等有抑制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