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金剛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sài jīn gāng

2 《*辭典》:賽金剛

2.1 出處

《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2.2 拼音名

Sài Jīn Gānɡ

2.3 別名

曲蓮、細葉鑼鍋底(《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2.4 來源

葫蘆科植物賽金剛塊根。全年可採,而以秋季藤蔓枯萎前採挖者佳,切片曬乾

2.5 形態

多年生草質、攀援藤本。塊莖扁球形盆狀。莖細長,具棱,卷鬚與葉對生。葉互生,具柄;葉片叉指狀,小葉7~9,披針形,中間小葉最大,長6~10釐米,寬1.5~3釐米,邊緣有鋸齒。花小,黃綠色,單性,異株,排成圓錐花序,腋生;雄花花萼5深裂;花冠5深裂,雄蕊5,分離;雌花較小,花柱極短,柱頭2裂。蒴果橢圓形,頂端平截,3瓣裂。種子多數,狹卵形,壓扁。花期5~7月。

2.6 生境分佈

生於山坡、竹林陰溼處。分佈我國西南地區。

2.7 化學成份

皁甙苦味素皁甙的甙元主要是齊墩果酸,糖爲葡萄糖葡萄糖醛酸等。

2.8 性味

《雲南思茅中草藥選》:"苦澀,寒。"

2.9 功能主治

《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清熱解毒,消炎殺菌,收斂止痛。治菌痢,急性腸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脘腹痛腹瀉尿路感染高熱咽喉炎,扁桃體炎便血神經衰弱。"

2.10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或研粉,2~4分。

2.11 臨牀應用

治療菌痢,腸炎急性扁桃體炎腮腺炎,牙周炎,暴發火眼泌尿道感染膿腫外傷等30餘種疾病計420例。結果治癒328例(78%),好轉80例(19.1%),無效12例(2.9%)。以對消化呼吸系統疾病療效較爲顯着,對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扁桃體炎效果最爲滿意。顯效時間一般1~3天,療程2~7天。用法:將曲蓮洗淨,切片蒸熟後曬乾,研粉內服,每次1~4分,每日2~3次,小兒酌減。對扁桃體炎牙周炎等疾病採用含服法,見效較快;對外傷、瘡癤等外科疾病,內服同時可配合外敷。治程中一般無副作用,但多服時會有噁心腹瀉現象。凡屬寒性疾病不宜應用。心臟患者應慎用。

2.12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