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鐙骨手術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rén gōng dèng gǔ shǒu shù

2 註解

3 手術圖解

圖1 剝開纖維鼓環進入鼓室

圖2 暴露砧鐙關節和鼓索神經

圖3 用量度子測量

圖4 人工鐙骨

圖5 用三棱鑽開孔

圖6 分離鑽鐙關節

圖7 用底板刀擴大底板孔

圖8 用鐙骨剪切斷鐙骨鐙骨足弓

圖9 夾緊不鏽鋼

圖10 製作筋膜墊 (1)在小圓柱繞圈(2)移動90°方向(3)套入鉤子小器械柄(4)擴大至0.7mm直徑(5)剪去多餘鋼絲,形成掛鉤(6)檢查長度(7)用手拿住掛鉤部,剪去下段多餘鋼絲

圖11 筋膜墊鋪置在卵圓窗及其周邊

4 適應

鐙骨手術最適合的對象應是鐙骨固定較牢固、足板不易浮動者,其氣骨導差在35-40db,256、512、1024hz的rinne試驗爲陰性。氣骨導差小於20-25db、僅256hz的rinne試驗爲陰性者,說明足板術中易浮動,術後聽力增加不明顯,應暫緩手術。

語言識別能力差,提示有內耳積水可能,行鐙骨手術有引起感音性耳聾的危險,術前應加以注意和說明。

5 手術器械

鐙骨手術器械一套,細吸引管二根,雙齒耳牽拉器二隻,顯微鏡一臺。

6 術前準備

鼓室成形術

7 麻醉

術前肌內注射哌替啶50mg。

取2%利多卡因溶液2ml作耳後皮下浸潤麻醉,再取2ml利多卡因溶液耳屏耳輪間及外耳道皮下浸潤麻醉麻藥內需加適量的1:1000腎上腺素溶液

8 手術方法

1、切口鐙骨撼動術。

2、暴露鼓室 同鐙骨撼動術(圖1、2)。

3、切除足板 用量度子精確測量砧骨長突與鐙骨足板間的距離,作爲活塞式人工鐙骨長度的依據。

用銳利的三棱針鐙骨足弓間進入,觸及足板後,輕輕旋轉,穿通足板後,用直角足板刀緊貼足板窗的邊級鉤除部分足板,將窗口擴大爲0.5mm×0.5mm,如有外淋巴液溢出,可在窗面置一大於窗口的小棉球,再以細吸引管吸出淋巴液,用鐙骨剪切斷鐙肌肌腱足弓(圖3、4、5、6、7、8)。

4、安裝人工鐙骨 以小鱷魚鉗將活塞式小柱的鋼絲鉤套在砧骨長突後方,小柱的末端放在足板窗旁,用微型鉤將小柱下端推進窗內,再用套銫夾將鋼絲鉤夾緊,使其不能脫離砧骨長突,但又不過緊。鋼絲套鉤應儘量靠近豆狀突(圖9)。

開窗斷足時如發生鐙骨底板浮動或脫位,則應將整個鐙骨取出,此時卵圓窗全部開放,如用活塞贗復位易造成長期外淋巴漏,故應改用不鏽鋼絲筋膜墊贗復術,具體方法是利用特製的量距板作成不鏽鋼線筋膜墊(圖10)。將鋼絲套鉤固定在砧骨長突上,所取的筋膜擱置在卵圓窗及其周邊(切勿將過多筋膜塞入窗內,以免引起劇烈眩暈,圖11)。

檢查有無出血或遺留小棉片。

5、皮瓣、鼓膜復位 同鐙骨撼動術。

9 注意事項

術中應注意損傷面神經內耳

10 術後處理

術後如產生併發症具體處理如下:

1、迷路炎和迷路損傷 一旦發生常可造成感音神經性聾,如感染嚴重應取出贗覆物,予以手術引流和大劑量抗感染藥物應用。

2、面癱 多因術中不慎牽拉鼓索神經所致,一般在術後3-4周均能恢復。

3、鼓膜穿孔 處理比較簡單,術中、術後均可修復

4、咽鼓管功能不良者,術後因鼓膜內陷,使贗覆物嵌入前庭而引起嚴重後果,故應警惕。原則上須作手術禁忌對待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