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音神经性聋
疾病概述:由于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听传导径路或各能神经元受损害,致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者,称感音性或神经性聋。以上两者同时或其中之一出现于内耳,就会阻断耳蜗微循环、造成供血减少、代谢紊乱,继之累及听和前庭感觉上皮,导致潜涵性聋。
-
GBZ/T 238—2011 职业性爆震聋的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爆破作业近距离暴露或工作场所中易燃易爆化学品、压力容器等发生爆炸导致的爆震聋的诊断及处理。听力学特点为气导听阈下降,骨导听阈正常。3.4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deafness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径路病损所导致的听觉障碍。A.5中耳并发症是指因爆震性中耳损伤所致急慢性中耳炎,以及继发性中耳胆脂瘤。
-
特发性突耳聋
电子耳蜗是基于感音性聋者的耳蜗螺旋神经纤维与节细胞大部分仍存活的事实,将连接到体外的声电换能器上的微电极经蜗窗插入耳蜗底周鼓阶内或贴附于耳蜗外面骨壁上,用以直接刺激神经末梢,将模拟的听觉信息传向中枢,以期使全聋者重新感知声响。
-
GBZ 49—2014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
b)中度噪声聋:41dB~5.4如需劳动能力鉴定,按GB/T16180处理。本标准中的“噪声作业”指工作场所噪声强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作业,即8h等效声级(A计权)≥85dB(见GBZ2.2)。9911111916312043244932A.6当一侧耳为混合性聋,若骨导听阈符合职业性噪声聋的特点,可按该耳骨导听阈进行诊断评定。
-
先天性耳聋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先天性耳聋可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两大类。(6)婴儿患有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耳毒性药物:目前已经发现对耳朵有毒性的药物百余种,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洁霉素、小诺霉素、红霉素等多种抗生素,还有水杨酸类制剂、速尿等强利尿剂、奎宁、氯喹等抗疟疾的药物。
-
听力检查法
若虽气导时间长于骨导,但二者均短于正常听力耳,则记为短阳性。(3)中潜伏期电位(MLR)主要用于测定脑干以上听觉通路的病变,如包括中脑至初级听觉皮层在内的多发性硬化等不同原因的病变(脱髓鞘性、血管性、炎性和肿瘤);与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合可鉴别耳蜗性和蜗后性听觉系统病变。
-
噪声性耳聋
概述:噪声性耳聋(noiseinduceddeafness)系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神经性聋。病因病理病机:长期工作于噪声级大于90dB的噪声环境中即可对耳蜗造成损害,耳蜗受损程度受下列因素因素影响。
-
耳鼻咽喉结核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耳鼻咽喉的结核可分为增殖型和渗出型两大类。2、咽结核:鼻咽结核常表现为粘膜溃疡型两种。4、耳结核要注意早期应用抗痨药物控制感染,并结合手术治疗。疾病病因:结核杆菌感染病理生理:增殖型表现为结核性肉芽肿或寻常狼疮,渗出型则表现为结核溃疡。
-
传染病源性耳聋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传染病源性耳聋指由急慢性传染病引起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对听功能损害严重的传染病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白喉、伤寒、斑疹伤寒、布鲁杆菌病、风疹、流行性感冒与腮腺炎、麻疹、水痘和带状疱疹、回归热、疟疾、梅毒与艾滋病等。传导性聋者气导、骨导助听器均可用。
-
先天性内耳畸形-米歇尔聋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米歇尔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内耳发育畸形的最严重的疾病,内耳可完全未发育(耳蜗缺如),严重的病例颞骨岩部亦发育不全,可伴有其他器官的畸形和智力障碍。治疗方案:治疗上目前无特殊办法,此种病例不适合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有报道可试行听觉脑干植入术,但其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
人工镫骨手术
术前准备同鼓室成形术。取2%利多卡因溶液2ml作耳后皮下浸润麻醉,再取2ml利多卡因溶液作耳屏和耳 间及外耳道皮下浸润麻醉。4、安装人工镫骨以小鳄鱼钳将活塞式小柱的钢丝钩套在砧骨长突后方,小柱的末端放在足板窗旁,用微型钩将小柱下端推进窗内,再用套铯夹将钢丝钩夹紧,使其不能脱离砧骨长突,但又不过紧。
-
改良乳突根治术的鼓室成形术
手术名称:改良乳突根治术的鼓室成形术别名: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5.做外耳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若病变仅限于上鼓室,且包绕锤骨头和砧骨体,则应剪断锤骨颈,钳除头部和砧骨,然后仔细彻底清除病灶(图9.2.2.7.6-2)。事先于上鼓室内放置明胶海绵,以支持移植骨片。述评:1.面瘫。2.胆脂瘤复发。
-
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重建和鼓室成形术
3.术前1d剪去外耳道软骨段耳毛,清除外耳道内耵聍及痂皮。封闭穿孔的移植筋膜要尽可能大,以覆盖大部移植骨片(图9.2.2.7.5-3)。肌骨膜瓣一般取自颞肌乳突骨膜瓣。2.胆脂瘤复发原因有:①上鼓室外壁缺损,鼓膜后上象限凹陷,形成内陷囊袋性胆脂瘤;4.迷路瘘术中开放面神经隐窝或清除半规管表面病灶时损伤半规管所致。
-
后半规管堵塞术
手术名称:后半规管堵塞术别名:后半规管栓塞术;开窗时不应直接磨穿骨壁,要先从周围磨起,以出现“蓝色”窗框线为度,然后将磨出的“骨岛”掀起。此法在术中既可迅速、完全地闭塞膜半规管,且降低了膜半规管穿孔和内淋巴漏的危险,减小了迷路创伤和术后发生感音神经性聋的可能。
-
后半规管栓塞术
手术名称:后半规管堵塞术别名:后半规管栓塞术;开窗时不应直接磨穿骨壁,要先从周围磨起,以出现“蓝色”窗框线为度,然后将磨出的“骨岛”掀起。此法在术中既可迅速、完全地闭塞膜半规管,且降低了膜半规管穿孔和内淋巴漏的危险,减小了迷路创伤和术后发生感音神经性聋的可能。
-
后壶腹神经切断术
手术名称:后壶腹神经切断术分类:耳鼻喉科/内耳及听神经、面神经手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术ICD编码:04.0305概述:单孔神经即后壶腹神经,是前庭下神经的分支,其远段平行于圆窗膜的后半部,在圆窗龛的内面。部分患者遗留有非疲劳性眼震和不稳感,术后病人可在2~2.脑脊液漏搔刮后壶腹神经管时,易发生脑脊液漏。
-
爆震聋
诊断:根据确切的职业性爆震接触史,有自觉的听力障碍及耳鸣、耳痛等症状,耳科检查可见鼓膜充血、出血或穿孔,有时可见听小骨脱位等,纯音测听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结合客观测听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合并继发性中耳胆脂瘤的患者应行手术治疗。
-
耳结核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结核杆菌感染。中耳结核好发于小儿,原发性结核性中耳乳突炎很少见,多为继发性,主要继发于肺结核,亦可由腺样体结核或骨,关节结核及颈淋巴结结核等播散而来,病菌可循咽鼓管侵入中耳,而经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传入中耳和乳突,按病理变化可分为粟粒型,坏死型(或称干酪型)及肉芽型。
-
先天性耳蜗畸形
疾病别名Mondini内耳发育不全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先天性耳蜗畸形又称Mondini内耳发育不全。疾病病因该病可为陈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疾病,也可为非遗传性因素,如风疹病毒感染、过多的反射线暴露以及反应停类药物等因素引起本病。无残余听力或极重度聋的一部分病人可经详细评估后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
创伤性耳聋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创伤性耳聋是指头颅遭受闭合性创伤所导致的双侧重度高频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爆炸时强大的空气冲击波与脉冲噪声的声压波能共同引起中耳和内耳多种组织结构的损伤,引起眩晕、耳鸣与耳聋(爆震性聋),后者常为感音性或混合性,能部分恢复。传导性聋者气导、骨导助听器均可用。
-
浆液性迷路炎
疾病分类:耳鼻喉科疾病概述:迷路炎即内耳炎,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较常见的并发症。晚期患侧迷路功能明显减退,眼震快相指向健侧。瘘管试验可为阳性。鼓室成形术、内耳开窗术或镫骨足板切除术后出现的浆液性迷路炎一般为迷路反应。化脓性迷路炎时,迷路已全部损毁,故眼震方向朝健侧,病侧前庭功能及听功能全部丧失;
-
迷路炎
按病变范围及病理变化可分为局限性迷路炎、浆液性迷路炎及化脓性迷路炎。中耳炎的细菌毒素或感染经迷路瘘管、蜗窗、前庭窗或血行途径侵入或刺激内耳,产生弥漫性浆液性炎症。早期眼震快相向患侧,晚期眼震向健侧。化脓性迷路炎疑有颅内并发症时,应立即行迷路切开术,以利通畅引流,防止感染向颅内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