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蘭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qiú lán

2 全國中草藥彙編》:球蘭

2.1 拼音名

Qiú Lán

2.2 別名

雪球花、金雪球、繡球花藤、玉繡球、壁梅、石梅、蠟蘭、金絲葉、草鞋板、爬巖板

2.3 來源

蘿藦科球蘭屬植物球蘭Hoya carnosa (L. f.)R. Brown,以葉及全草入藥。全年可採,鮮用或曬乾

2.4 性味

苦,平。

2.5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利溼。用於流行性乙型腦炎肺炎支氣管炎,睾丸炎風溼性關節炎小便不利;外用治癰腫疔瘡

2.6 用法用量

鮮葉或全草1~2兩,絞汁或水煎服,幹品減半;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球蘭

3.1 出處

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3.2 拼音名

Qiú Lán

3.3 英文名

Stem or leaf of Waxplant

3.4 別名

鐵加杯、金雪球、牛舌黃、石壁梅、金絲葉、繡球葉、大石仙挑、爬巖板、草鞋板、玉疊梅、玉蝶梅、壁梅、古梅、、繡球龍、厚葉藤、達鬥藤、雪梅、肺炎

3.5 來源

藥材基源:爲雙子葉植物藥蘿藦科植物球蘭的藤莖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oya carnosa (L.f.) R.Br.[Asclepias carnosa]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採,鮮用或曬乾

3.6 形態

全株有乳汁;附生於樹上或石上,莖節上生氣根。葉對生,內質;葉柄長1-1.5cm,寬3-4.5cm,先端鈍,基部圓形;側脈約4對,不明顯。聚傘花序形狀,腋生,有花約30朵,總花序梗和花梗被柔毛,花白色,直徑2cm;花萼5深裂;花冠輻狀,花冠簡短,裂徵外面無毛,內面具有乳頭狀突起;副花冠星狀,直立花粉塊每室1個,伸長,側邊透明。蓇葖果線形,長7.5-10cm,光滑。種子先端具白色絹質種毛。花期4-6月果期7-8月。

3.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平原和山地,附生於樹上或石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3.8 化學成份

莖、葉含球蘭甙(Hoyin)[1],谷甾醇(sitoste-rol)和球蘭脂(hoya fat)[2]

3.9 性味

味苦;性寒;小毒

3.10 歸經

肺;心;肝經

3.11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消腫止痛;通經下乳。主流行性乙型腦炎肺熱咳嗽;癰腫;乳婦奶少;關節疼痛睾丸炎中耳炎;乳腺炎;瘰癧產婦乳汁少;乳絡不通

3.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鮮品30-90g,或搗爛絞汁。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3.13 附方

①治肺炎麻疹併發肺炎: 鮮球蘭葉七至八片,冷開水洗淨,搗爛絞汁服。(《泉州青草藥》)②治癰腫初起: 球蘭鮮葉一握,加紅糖五錢(如有紅暈灼痛者,則改加冬蜜一小杯),搗爛,加熱,貼於患處,日換兩次。 (《福建民間草藥》)③治乳婦奶少:球蘭、地洋蔘各三錢,生薑三片。燉肉或煮稀飯喫。(《貴州民間藥物》)④治風溼關節痛:球蘭全草四兩,和豬腳(七寸)一隻,黃酒四兩,酌加水煎,分二、三次服。(《福建民間草藥》)⑤治睾丸炎: 鮮球蘭葉二至三兩。搗爛,水燉服。(《福建中草藥》)⑥治療: 鮮球蘭葉。搗爛調蜜外敷。(《福建中草藥》)

3.14 各家論述

1.《福建民間草藥》:祛風溼,清肝熱,消癰腫。

2.《南寧市藥物志》:內服化痰止咳,消食去積。外用消腫止痛,跌打接骨瘰癧(煨鹽)。

3.《貴州民間藥物》:補虛弱,催乳

3.15 臨牀應用

1.治療肺炎: 取球蘭 1兩(小兒每歲2-3葉),搗爛絞汁,調蜜或水煎服。觀察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共40餘例,證明有較好效果。以對肺熱喘咳效果最佳,寒痰咳喘效果較差。另有以球蘭葉3-11片和荸薺3-11個,洗淨絞汁或加水煎服。每曰2-3次。治療麻疹後期併發支氣管炎、肺炎9例,多數服藥 1-3日體溫趨向正常。

2.治療乙型腦炎: 取鮮球蘭葉適量搗爛絞汁,加30%葡萄糖、0.6%氯仿。 1-2歲每次10ml,5-6歲每次20ml,10歲以上30ml,每日3-4次。治療35例,治癒33例,2例無效(屬偏溼型)。據觀察,偏溼型病例用藥後可使痰涎分泌增多,須結合辨證論治,力口用其他藥物,才能提高療效。

3.16 摘錄

《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球蘭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