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分類
小兒外科/上肢骨折與脫位的手術/尺、橈骨幹骨折切開復位術
5 概述
根據Blount統計結果,75%的尺、橈骨幹骨折發生在遠端1/3,18%發生在中1/3,7%發生在近端1/3。骨折後兒童具有再塑形的能力,病兒年齡越小、越靠近遠側幹骺端,塑形的能力就越大。目前被公認的尺、橈骨再塑潛力爲10歲以內可以自我矯正20°的成角畸形。絕大多數尺、橈骨骨折可以手法復位,復位後固定的位置與骨折部位密切相關。近1/3骨折前臂固定在旋後位,中1/3骨折前臂固定在中立位,遠1/3骨折前臂固定在旋前位。
7 術前準備
常規術前檢查。
10 手術步驟
10.1 1.尺骨切開復位與固定
①切口與顯露:在尺骨背面的尺側中1/3處做長約6cm的縱形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深筋膜,分離尺側腕屈肌和尺側腕伸肌,顯露尺骨中1/3處的骨折(圖12.41.12.2-3)。②復位與內固定:若採取髓內針內固定,則根據尺骨髓腔的大小,選擇克氏針、“V”形釘或Rush針作爲內固定材料。將選好的髓內針由近側骨折端逆行插入,從尺骨鷹嘴遠端穿出,並於穿出處皮膚做一小切口,使髓內針穿出皮外,骨折端只保留0.5cm的針尾,以便於復位(圖12.41.12.2-4)。將前臂置於旋轉中立位,把骨折端橇撥復位,並用持骨鉗固定。繼之,將髓內針從近端插入,經骨折端至骨折遠端髓腔內。髓內針保留皮膚外1.5cm,並彎成鉤狀,以利日後拔除(圖12.41.12.2-5)。
10.2 2.橈骨切開復位與固定
①切口與顯露:在前臂背面的橈側中1/3處做長約6cm的縱形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和深筋膜,分離橈側腕短伸肌和指總伸肌,可顯露旋後肌及橈神經深支(圖12.41.12.2-6)。②復位與內固定:切開旋後肌,顯露骨折端並將骨折復位。注意勿損傷從旋後肌中穿出的橈神經深支。如採用四孔鋼板固定,則在骨折端前面或後面的兩側鑽孔。然後,在維持骨折復位的情況下,擰入螺絲釘把鋼板固定到橈骨上。若選擇髓內針固定,則須在橈骨遠端背側另做2cm長的斜切口顯露橈骨遠端。於骺板的近端用小圓骨鑿做一斜形骨槽,將選好的髓內針插入骨槽,再沿橈骨縱軸方向打入骨折遠端的髓腔,將骨折端復位並暫時固定,使髓內針通過骨折端,並繼續打入骨折近端至橈骨頸部(圖12.4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