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清虛熱 中藥學 利水滲溼 中藥材 解毒 涼血止血
pū dì jīn zhōng
撲地金鐘爲中藥名,出自《泉州本草》,爲《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的金邊兔耳之別名[1]。
兔耳草、兔耳箭、橡皮草、兔耳金邊草、朝天一柱香、撲地金鐘[2]。
菊科植物杏香兔耳風Ain-sliaea fragrans Champ.的全草[2]。分佈華東、中南等地區[2]。
甘,微苦,涼[2]。入肺、肝經。[2]
清熱補虛,涼血止血,利溼解毒[2]。
1.治虛勞骨蒸,肺癆咳血,婦女崩漏,溼熱黃疸,水腫[2]。煎服:9~15g[2]。
2.搗敷治瘰癧結核,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癰疽腫毒[2]。
本品含無羈萜、表無羈萜醇、羊齒烯醇(Fernenol)等[2]。地上部分含丁香烯、中美菊素C等[2]。
水煎液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抑制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