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芋

軟堅散結 消腫散結 中醫學 中藥中毒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máo yù

2 概述

毛芋中藥名,出自《中國藥用植物圖鑑》,即《本草衍義》記載的芋頭的別名[1]

3 別名

毛芋芋奶芋根[2]

4 來源及產地

天南星科植物芋Colocasia esculento (L.) Schott的塊莖[2]。我國南方廣泛栽培[2]

5 性味

辛,平,有小毒[2]

6 功能主治

化痰,軟堅,消腫散[2]

1.治瘰癧結核。入丸劑服,每次6~9g,每日二至三次。[2]

2.治腹中癖氣浸酒服。[2]

3.搗敷瘡瘍腫毒,乳腺炎,牛皮癬水火燙傷[2]

7 化學成分

本品含澱粉69.6%~73.7%,維生素B、B2較多[2]。還含多種遊離氨基酸、水溶性多糖,其中含雜多糖,尚含三十一烷、豆甾醇、胡蘿蔔苷及三種異植物凝集[2]

8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8.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7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