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南星科
花药孔裂或纵裂。子房上位,由1至数心皮合成,每室有胚珠1至数颗;常倒生,或直生、横生。与以往的系统不同,本科包含原分立的浮萍科(Lemnaceae)植物,而菖蒲属则被分出另立菖蒲科(Acoraceae,菖蒲目)天南星科有很多药用植物,如天南星(Arisaemaheterophyllum)、半夏(Pinelliaternata)。花单性同株,肉穗花序具附属物。
-
红根
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中医大辞典》·红根:红根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丹参之别名。化学成分:本品含丹参酮Ⅰ、ⅡA、ⅡB,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丹参酸甲酯,次甲丹参醌,丹参新醌甲、乙、丙、β-谷甾醇,3,4-二羟基苯甲醛,儿茶精,芸香苷,维生素E等。
-
魔芋
概述:魔芋是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中的栽培种群,多年生草本。可活血化瘀,解毒消肿,宽肠通便,化痰软坚;主治瘰疬痰核、损伤瘀肿、便秘腹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症。叶片通常三全裂,裂片羽状分裂,二次羽状分裂(或二歧分)后再羽状分裂,开放脉序,青绿色。根状茎同时迅速膨大。性味:辛,寒。
-
芋头
别名:毛芋、芋奶、芋根。性味:辛,平,有小毒。4枚,自叶鞘基部抽出,各生1内穗花序,顾次开放,长约30厘米。"功能主治:消疬散结,治瘰疬,肿毒,腹中癖决,牛皮癣,汤火伤。大荸荠煎汤泛丸,如梧桐子大。具有益胃、宽肠、通便、解毒、补中益肝肾、消肿止痛、益胃健脾、散结、调节中气、化痰、添精益髓等功效;
-
老虎芋
天南星科植物尖尾芋的根茎·《中医大辞典》·老虎芋:老虎芋为中药名,出自《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记载的卜芥之别名。2.治毒蛇咬伤,鲜品捣敷伤口周围并内服,蜂螫伤、蜂窝织炎、无名肿毒、瘰疬、鲜品捣敷。使用注意:本品生食或煎煮时间过短,服后可引起舌肿麻木,甚至出现中枢神经中毒症状。
-
雪里见
《全国中草药汇编》:雪里见:拼音名:XuěLǐJi n别名:半截烂、躲雷草来源:天南星科雪里见ArisaemarhizomatumC.E.C.Fischer,以块茎入药。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5,表面绿色,背面常有紫色斑块,长椭圆形至长圆披针形,渐尖,有时具长2-3cm的尾尖,基部狭,各裂片侧脉细弱,斜伸,集合脉距边缘2-5mm。劳伤疼痛;
-
白菖
《中医大辞典》·白菖:白菖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为《名医别录》记载的水菖蒲之别名。治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请,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贵州民间方药集》)④治痈肿初起:菖蒲一两,独活五钱,白芷五钱,赤芍五钱,紫荆皮三钱。或用臭蒲根5两,经水煎、过滤及乙醇反复处理,调整pH至7。
-
石柑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石柑子:拼音名:Sh GānZǐ来源:天南星科石柑子属植物石蒲藤Pothoschinensis(Raf.)Merr.;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消积,止咳。用于跌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肝脾肿大,风湿性关节炎,小儿疳积,咳嗽;1两,酒泡服或水煎服。苞片卵形,长约5mm,纵脉多数;小毒归经:肝;治风湿骨痛,耳疮。
-
芋梗
《中医大辞典》·芋梗:芋梗为中药名,出自《本草衍义》。别名:芋荷杆、芋茎。性味:辛,凉。功能主治:利湿,和脾,解毒消肿。1.治腹泻,痢疾。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叶柄。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芋头"条。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撒。(《湖南药物志》)②治筋骨痛,无名肿毒,蛇头指,蛇虫伤:芋茎捣烂,敷患处。
-
芋头花
《中医大辞典》·芋头花:芋头花为中药名,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别名:芋苗花。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麻,有毒。"功能主治:治胃痛,吐血,子宫脱垂,痔疮,脱肛。①《生草药性备要》:"治隔食,炒用。(江西《草药手册》)②治子宫脱垂,小儿脱肛,痔核脱出:鲜芋头花三至六朵,炖陈腊肉服。
-
犁头尖
《全国中草药汇编》:犁头尖:拼音名:L T uJiān别名:犁头七、犁头草、土半夏[福建、广西、云南]、三步镖、三角蛇、坡芋、老鼠尾、小野芋、野附子、小独角莲来源: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植物犁头尖Typhoniumdivaricatum(L.)Decne.,以块茎或全草入药。用于毒蛇咬伤,痈疖肿毒,血管瘤,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
青竹标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竹标:拼音名:QīnɡZh Biāo别名:金竹标、小南苏、大南苏、小过山龙、爬岩龙、爬树龙来源:天南星科藤芋属植物青竹标ScindapsusofficinalisSchott,以全株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小毒归经:肺;肾经功能主治:散瘀止痛;跌打损伤;2.《云南中草药选》:续筋接骨,活血,润肺止咳。
-
野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芋:拼音名:YěY 别名:野芋头来源:天南星科芋属植物野芋ColocasiaantiquorumSchott,以全草及块茎入药。用于痈疖肿毒,急性颈淋巴结炎,指头疔,创伤出血,虫蛇咬伤。匍匐茎常从块茎基部外,伸,长或短,具小球茎。大毒归经:心;(江西《草药手册》)④治黄蜂、蜈蚣咬伤:野芋根适量,磨水外搽;
-
滴水珠
《全国中草药汇编》:滴水珠:拼音名:DīShuǐZhū别名:一滴珠、一粒珠、石半夏、水半夏、制蛇子、独叶一枝花、心叶半夏、石蜘蛛、石里开、独龙珠、蛇珠、岩芋来源: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滴水珠PinelliacordataN.E.Brown,以块茎入药。用于毒蛇咬伤,胃痛,腰痛;(《江西草药》)⑥治乳痈,肿毒:滴水珠根与草麻子等量。
-
石菖蒲
用于目窍不利、玄府闭塞所致的目昏视渺,本品秉芳香清冽之气,振发清阳,宣通窍道,聪耳目,利玄府,可与远志配伍使用。根茎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α-,β-,γ-细辛醚(α-,β-,γ-asarone),并有细辛醛(asarylaldehyde)、二聚细辛醚(bisasarin)、丁香酚(eugenol)及黄樟油素等。
-
白附子
白附子为眼科常用化痰药,具有祛风化痰,通络解痉止痛的功效:(1)用于风痰壅盛,口眼歪斜,目偏视,上胞下垂等,常与胆南星、全蝎等合用。化学成分:本品含肌醇、皂苷、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等。味淡,微有麻舌感。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唱斜,语言謇涩,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头痛,偏正头痛,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
千年健
概述:千年健千年健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鳞叶线状披针形,向上渐狭;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酸乙酯2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80W,频率42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酸乙酯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取上清液,即得。
-
广东万年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广东万年青:拼音名:GuǎnɡDōnɡW nNi nQīnɡ别名:大叶万年青、井干草来源:天南星科亮丝草属植物广东万年青AglaonemamodestumSchott,以全草或根、叶入药。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狗咬伤,蛇咬伤,咽喉肿痛,尿道炎,肠炎,肺热咳嗽。外用治痈疮肿毒,小儿脱肛。
-
花南星
拼音名:HuāNánXīnɡ别名:由拔、大叶天南星、大叶半夏、蛇磨芋、南星七、虎爪南星、绿南星、半边莲、独脚莲、虎芋、麻芋子、血理箭、芋儿南星、黑南星、蛇杆棒、金半夏、狗爪半夏、花包谷、烂屁股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浅裂南星的块茎。幼时可见周围着生小块茎,长大后小块茎即脱落而留有疤痕。小儿惊风;
-
金慈姑
佛焰苞长17-19cm,管部卵圆形,长2-2.5cm,直径1.5cm,苍白色或淡绿色,具紫色条纹,檐部长13-15cm,卵状披针形,基部展开宽5cm,向上长渐尖,外面肉红色带土绿,具紫色纵条纹,内面褐紫色带肉红色条纹;用于毒蛇咬伤、疮毒肿毒、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肠炎、胃痛、胃溃疡。
-
蒟蒻
治痰嗽,积滞。疟疾,经闭,跌打损伤,痈肿,疔疮,丹毒,汤火伤。①《开宝本草》:生蒻头,戟人喉出血。附方:①治久疟不愈:蒟蒻、何首乌,炖鸡服。(《四川中药志》)②治脑部癌肿:华东蒟蒻一两,先煎二小时;再加黄药子、天葵子、红木香、七叶一枝花各五钱。⑧治毒蛇咬伤:鲜华东蒟蒻、青木香、半边莲各等量。
-
普陀南星
拼音名:PǔTuóNánXī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普陀南星的块茎。出现以上症状,采取催吐、洗胃及导泻,可用三磷酸腺苷、辅酶A、烟酸吡硫醇等,并给予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及高蛋白饮食,皮肤接触可致烧灼感,红斑水肿等。性味:味苦;祛风定惊;消肿散结。主痰湿咳嗽;风痰眩晕;注意:阴虚燥咳及孕妇禁服。
-
三裂叶犁头尖
别名:土半夏来源:天南星科三裂叶犁头尖Typhoniumtrilobatum(L.)Schott,以块茎入药。生境分布:广西、云南。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祛风寒,消肿,止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三匹箭
拼音名:SānPǐJiàn英文名:YingjiangArisaema别名:三叶半夏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三匹箭的根茎。檐部2面绿色,卵状披针形,长6cm,宽3cm,膜质透明,拱形下弯,有尾尖;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80-1700m的山谷或箐沟密林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
-
随手香
别名:洗手香、带手香、路边香、三柰香来源: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随手香AcorusgramineusSoland.var.pusillusEngl.,f.suaveolensC.Y.Cheng,mss.,以全草入药。性味:辛,温。功能主治:行气止痛,祛风逐寒,解毒利水,豁痰开窍。用于痰迷心窍,神志昏迷,牙关紧闭,胸闷腹痛,湿浊中阻,风湿关节痛,疝痛,水肿;
-
土半夏
别名:犁头七、土半夏、小独脚莲来源及产地:天南星科植物犁头尖Typhoniumdivaricatum(L.)Decne.的全草或块茎。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血。治痈疖肿毒,乳痈,瘰疬,癣疮,蛇咬伤,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基部楔形,两侧小叶长圆状卵形,基部两侧大小不等;功能主治:燥湿化痰,和胃健脾,降逆止呕。
-
三步跳
概述:三步跳为中药名,出自《湖南野生植物》,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半夏之别名。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入脾、胃经。使用注意:反川乌、草乌、附子。化学成分:本品含左旋麻黄碱及胆碱,还含挥发油、β-氨基丁酸和α-氨基丁酸、3,4-二羟基苯甲醛、尿黑酸、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等。如加温破坏后,止吐作用仍在。
-
芋叶
《*辞典》:芋叶: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Y Y 别名:芋荷(《医林纂要》),芋苗(《青囊杂纂》)。性味:辛,凉。治泄泻,自汗,盗汗,痈疽肿毒。①《日华子本草》:除烦止泻,疗妊孕心烦迷闷,胎动不安;附方:①治黄水疮:芋苗晒干,烧存性研搽。(《青囊杂纂》)②治蜂螫,蜘蛛咬伤:芋叶捣烂,敷患处。
-
螃蟹七
螃蟹七此药为天南星科植物紫盔南星(Arisaemafranchetianum)的块茎。因其块茎常数个簇生,形如螃留.故得此名。叶l枚,掌状3裂,中间裂片最大,宽卵形,二侧裂片较小,卵形。肉穗花序,附属体呈尾状。该药具有祛风湿、消肿散结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病、疮肿疖毒、毒蛇咬伤等。分布于宋洛、老君山、大九湖等地。
-
臭菘
拼音名:ChòuSōnɡ别名:黑瞎子白菜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臭菘的根茎。化学成份:全草含没食子酸丁酯(butylga11ate),草酸钙(Calciumoxalate) -胡萝卜素( -carotene),维生素(vitamin)A, -谷甾醇( -sitosterol), -香树脂醇( -amyrin)和 -香树脂醇( -amyrin)。药理作用:根煎剂具有镇静、解痉和祛痰作用。
-
刺芋
拼音名:C Y 别名:野茨菇、山茨菇来源:天南星科刺芋属植物刺芋Lasiaspinosa(L.)Thwaites[L.heterophyllaSchott],以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切碎晒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消炎,止痛,消食,健胃。用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毒蛇咬伤,淋巴腺炎,淋巴结结核。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广东土南星
别名:土南星、蛇钻头、花伞柄、蛇姜头、蛇纂头、蛇香头来源:天南星科广东土南星ArisaemapencillatumN.E.Brown,以块茎入药。生境分布:广东。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止痛,消肿拔毒。无名肿毒:块茎捣烂,调酒敷患处。毒蛇咬伤:配方外用。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芋茎
概述:芋茎为中药名,出自《湖南药物志》,为《本草衍义》记载的芋梗之别名。别名:芋荷杆、芋茎。来源:天南星科植物芋Colocasiaesculenta(L.性味:辛,凉。功能主治:功在利湿,和脾,解毒消肿。1.治腹泻,痢疾。2.捣敷肿毒,蛇虫咬伤;烧存性研末撒黄水疮。
-
芋根
概述:芋根为中药名,出自《汉书·颜师古注》,即《本草衍义》记载的芋头的别名。里芋、香芋、芋艿、毛芋、山芋来源及产地:天南星科植物芋Colocasiaesculento(L.性味:辛,平,有小毒。1.治瘰疬结核。2.治腹中癖气。还含多种游离氨基酸、水溶性多糖,其中含杂多糖,尚含三十一烷、豆甾醇、胡萝卜苷及三种异植物凝集素。
-
芋苗花
《中医大辞典》·芋头花:芋苗花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即《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记载的芋头花的别名。别名:芋苗花。来源:天南星科植物芋Colocasiaeseulento(L.)Schott的花。性味:辛,平,有毒。功能主治:主治胃痛,吐血,子宫脱垂,痔疮,脱肛。用法用量:煎服:15~
-
芋荷杆
概述:芋荷杆为中药名,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本草衍义》记载的芋梗之别名。别名:芋荷杆、芋茎。来源:天南星科植物芋Colocasiaesculenta(L.性味:辛,凉。功能主治:利湿,和脾,解毒消肿。1.治腹泻,痢疾。2.捣敷肿毒,蛇虫咬伤;烧存性研末撒黄水疮。
-
红芋荷
概述:红芋荷为中药名,出自《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野芋之别名。性味:辛,寒,有毒。治痈疖肿毒,乳痈,跌打损伤,疥癣,虫、蛇咬伤。药理作用:本品所含的酸性皂苷给大鼠注射0.1mg即致死,因其能溶血。人服用生品,对消化道黏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严重者惊厥窒息,心脏麻痹而死。
-
水菖蒲
水菖蒲概述:水菖蒲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别名:白菖、菖蒲、臭菖、泥菖蒲、铁蜈蚣。花期6~7月,果期8月。生境:生于沼泽、溪旁及水稻田边。采制:秋季采挖根茎,除去茎叶及细根,晒干。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开窍祛痰,化湿解毒。还含肉豆蔻酸等脂肪酸、色氨酸等氨基酸及糖类等。对平滑肌器官具解痉作用;
-
水半夏
水半夏概述:水半夏为中药名,出自《广西本草选编》。别名:戟叶半夏来源及产地:天南星科植物白苞犁头尖Typhoniumflagelliforme(Lodd.)Bl.的块茎。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燥湿,化痰,止咳,解毒消肿。药理作用:水半夏的药理与半夏基本相似(急性毒性、本品对黏膜的刺激、镇咳及镇吐等),但毒性较低。
-
百足藤
拼音名:BǎiZúTénɡ英文名:CreepingPothos别名:神仙对坐草、石上蜈蚣、飞天蜈蚣、百足草、铁斑鸠、巴岩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鸡尾、细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蚣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百足藤的全草。花序柄细长,长11-13cm,基部有一长1-2cm的线形小苞片;性味:味辛;
-
长梗石柑
拼音名:ChánɡGěnɡShíGān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长梗石柑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hoskerriiBuchetexGagnep.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切段,晒干。浆果椭圆状、倒卵状,红色,有种子1-9颗。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500m的山谷密林中,附生于石上。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风湿骨痛;
-
臭菘叶
拼音名:ChòuSōnɡ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臭菘的叶。子房沉陷于花序轴上,1室,胚珠几从室顶下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m以下的潮湿针叶林或混交林下,常于沼泽地区成大片生长。药理作用:强心作用:臭菘的地上部分提取物,使蛙心收缩幅度增加11%-23%,但不影响心跳频率,提示有强心作用。
-
臭菘种子
拼音名:ChòuSōnɡZhǒnɡZi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臭菘的种子。花序柄外围鳞叶长10-40cm,花序柄长3-20cm,粗l-1.2cm;子房沉陷于花序轴上,1室,胚珠几从室顶下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m以下的潮湿针叶林或混交林下,常于沼泽地区成大片生长。主气管炎咳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
大过山龙
拼音名:DàGuòShānLónɡ别名:大过江龙、青竹标、麒麟尾、爬树龙、金草箍、大芦子、过山龙、大青蛇、大憨青、万丈深、山包谷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裂叶崖角藤的根或茎。佛焰苞黄色,肉质,卵状长圆形,长17-20cm,宽10-12cm,蕾时席卷,花时展开成舟状;性味:味苦;解表镇咳;风湿痹痛;咽喉肿痛;
-
大叶南苏
拼音名:DàYèNánSū别名:小南苏、金竹标、青竹标、小过山龙、爬树龙、过江龙、爬山虎、大青竹标、小石芝藤、万年青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大叶南苏的全株。叶片亚革质,长圆形、椭圆状长圆形,稀卵状长圆形,全缘,长8-25cm,宽4-llcm,先端骤狭渐尖或锐尖,基部圆形;性味:味苦;舒筋活络;润肺止咳。
-
灯台莲
原形态:1.灯台莲,多年生草本。鳞叶2,内面的披针形,膜质;叶片鸟足状5裂,裂片卵形、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边缘具不规则的粗锯齿至细的啮状锯齿,中裂片具长柄,倒裂片与中裂片近相等,具短柄或否;肝经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熄风止痉;风痰眩晕;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消肿止痛、燥湿祛痰,除风解痉的功能。
-
地柑
拼音名:DìGān英文名:StemandleafofGlobulebearingPothos别名:葫芦藤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地柑的全草。侧脉3对从中肋伸出,另1对基出,细脉多数,近平行、倾斜、网结,明显凸起。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附生于海拔200-1000m的密林中岩石上。寒归经:心经功能主治:清心泻火;用于癫狂、尿血、鼻衄。
-
独角莲
出处:《中国药植志》拼音名:D JiǎoLi n别名:野半夏(《江西民间草药》),犁头尖、剪刀草、玉如意、野慈菇、副本一粒红(《泉州本草》)。叶根生,1~佛焰苞长约12~药理作用:用独角莲注射剂治疗已感染人型结核杆菌(H37RV)的豚鼠,有一定治疗作用。附方:①治毒蛇咬伤:鲜独角莲全草和水少许,杵烂敷伤处。
-
独角芋
出处:《红河中草药》拼音名:D JiǎoY 别名:红半夏、石芋头、红水芋、红芋头、珍珠莫玉散、五彩芋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花叶杯芋的块茎。7倍,光滑,盾状着生。肉穗花序较佛焰苞片短。生境分布:生于山谷箐沟较阴湿处。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痛。备注:本品有毒,中毒症状为喉舌麻痹,可用生姜汁或姜汤解毒。
-
红水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红水芋:拼音名:H nɡShuǐY 别名:石芋头、独角芋、红芋头、红半夏、五彩芋来源:天南星科花叶芋属植物花叶芋Caladiumbicolor(Ait.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痛,接骨,止血。外用治无名肿毒,腮腺炎,痈、疮、疖、蛇咬伤;注意:将净红水芋用石灰水泡至无麻味后,漂净,切片,晒干,方可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