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丁草根

中藥材 清熱解毒 理氣藥 中醫學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máo dà dīng cǎo gēn

2 中醫大辭典》·毛大丁草根

毛大丁草根中藥名,出自《閩東本草》。[1]

2.1 別名

白花白頭翁[1]

2.2 來源

菊科植物毛大丁草Gerbera piloselloides (L.)Cass.的根及根莖[1]

2.3 性味

苦,平[1]

2.4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理氣和血[1]。治癰腫,乳蛾痄腮瘰癧疝氣痢疾便血[1]

2.5 用法用量

煎服:6~9g[1]。外用:搗爛敷[1]

2.6 化學成分

根含毛大丁草醛(Piloselloidal),毛大丁草酮(Piloselloidone),羥基毛大丁草酮,羥基毛大丁草酮,環毛大丁草酮和去氧去氫環毛大丁草酮(Desoxodehydrocyclopiloselloidone)[1]

3 《*辭典》·毛大丁草根

3.1 出處

《閩東本草

3.2 拼音名

Máo Dà Dīnɡ Cǎo Gēn

3.3 別名

白頭翁(《滇南本草》),白花白頭翁(《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兔耳風根(《貴陽民間藥草》)。

3.4 來源

菊科植物毛大丁草的根及根莖。夏秋採挖,去淨莖葉泥砂,曬乾

3.5 生境分佈

產於雲南、貴州等地。

3.6 性狀

乾燥的根及根莖,長7~10釐米。根莖圓柱形,長1~3釐米,徑約4毫米;上端粗,附有棕色乾枯的葉柄基部,及灰白色綿毛;根莖外表深棕色,粗糙皺縮,周圍着生多數完整或碎斷的鬚根;質硬,折斷面凹凸不平,纖維狀,淡黃色,皮部薄,中柱較大,導管部放射狀,中央有髓部。鬚根細長,徑約1~1.5毫米,淡黃棕色;質脆,易斷,斷麪皮部白色,木部淡黃色。微具焦氣,味苦。

3.7 性味

苦,平。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苦。"

②《滇南本草圖說》:"苦,無毒。"

3.8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理氣和血。治癰腫,乳蛾痄腮瘰癧結核胸脅痞氣疝氣痢疾衄血下血

①《滇南本草》:"攻散瘰癧諸瘡毒,治小兒禿瘡,止大小腸血,治膀胱偏墜氣痛乳蛾痄腮紅腫。"

②《滇南本草圖說》:"治溫瘧狂症寒熱,症瘕,積聚氣癭;療金瘡、鼻衄;止毒痢赤痢腹痛,齒疼,百節骨痛;一切風氣邪熱,暖腰膝;明目退翳;解楊梅毒瘡,解汞毒入筋骨疼痛。"

3.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外用:搗敷。

3.10 附方

①治小兒肺胃大熱,乳蛾痄腮紅腫疼痛發熱頭痛:小一枝箭(根)二錢,連翹二錢,赤芍一錢。點水酒服。(《滇南本草》)

②治久咳百日咳兔耳風根二錢,煨肉喫;葉子泡開水喫。(《貴陽民間藥草》)

③治胸脅痞氣毛大丁草根,研末,麪糊爲丸。每服五至七分,開水送服。(《福建中草藥》)

④治產後瘀血腹痛毛大丁草根五錢,紅酒四兩。燉服。(《閩東本草》)

3.11 摘錄

《*辭典》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