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者攻之

中醫治則 中醫治法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liú zhě gōng zhī

2 英文參考

retention requiring purgt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留者攻之治則。出《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凡積瘀留滯的病症(如氣、血、痰、水),應採用攻逐法。如氣滯者須行氣血瘀者須祛瘀活血痰飲滯留者須滌痰,水飲停留者須逐水[1]

留者攻之指對邪氣積聚或已成形,或未成形而結聚鬱塞不行之類的病症。應該用攻逐邪氣方法治療。《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結者散之留者攻之。”

4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88.

有留者攻之作用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