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棱菊

中藥材 祛風利溼 中醫學 活血解毒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liù léng jú

2 英文參考

Laggera alata(Roxb.)Schul.-Bip.[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六棱菊

六棱菊中藥名,出自《福建民間草藥[1]

3.1 別名

鹿耳苓、臭靈丹八楞風六耳棱羊耳三稔六達草[1]

3.2 來源及產地

菊科植物六棱菊Laggera alata (D.Don) Sch -Bip. ex Oliv.的全草[1]分佈我國東部、南部及西南各地[1]

3.3 性味歸經

苦、辛,溫[1]。入肺、脾、膀胱經[1]

3.4 功能主治

祛風利溼活血解毒[1]

1.治感冒咳嗽風溼關節痛,經閉腎炎水腫跌打損傷[1]。煎服:9~15g,鮮品30~60g[1]

2.治療癰瘰癧溼疹,燒燙傷,蛇咬傷[1]。搗敷或煎水洗[1]

3.5 化學成分

本品含生物鹼和皁苷預試還含黃酮苷、酚類、有機酸糖類[1]。已分離出艾黃素(Artemetin)。葉、花均含揮發油[1]

4 全國中草藥彙編》·六棱菊

4.1 拼音名

Liù Lénɡ Jú

4.2 別名

百草王、六耳鈴、四棱鋒六達草、六十瓣、四方艾、三面風

4.3 來源

菊科臭靈丹屬植物六棱菊Laggera alata (Roxb.)Sch.-Bip.,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4.4 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40~100釐米。根狀莖粗短。莖直立,多分枝,4~6棱,棱上具有綠色翅狀附屬物,全株密生淡黃色柔毛及腺點,有特殊氣味。葉橢圓狀披針形或橢圓形。秋季開花,頭狀花序一至數個單歧聚傘狀排列,花管狀,紫色。瘦果有柔毛,冠毛白色。

4.5 性味

苦、辛,微溫。

4.6 功能主治

祛風利溼活血解毒。用於風溼關節炎閉經腎炎水腫;外用治癰癤腫毒,跌打損傷,燒燙傷,毒蛇咬傷皮膚溼疹

4.7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煎水洗患處。

5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