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辭典》:蓼實
2.1 出處
《本經》
2.2 拼音名
Liǎo Shí
2.3 別名
2.4 來源
爲蓼科植物水蓼的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置通風乾燥處。
2.5 原形態
2.6 性味
辛,溫。
①《本經》:"味辛,溫。"
②《別錄》:"無毒。"
2.7 歸經
2.8 功能主治
溫中利水,破瘀散結。治吐瀉腹痛,症積痞脹,水氣浮腫,癰腫瘡瘍,瘰癧。
①《本經》:"主明目,溫中,耐風寒,下水氣,面目浮腫,癰瘍。"
②《藥性論》:"歸鼻,除腎氣,兼能去癧瘍。"
④《本經逢原》:"治消渴去熱,及瘰癧、癖痞、腹脹,皆取其散熱消積之功。"
2.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研末或絞汁。外用:煎水浸洗或研末調塗。
2.10 注意
②張壽頤:"蓼實,破瘀消積,力量甚峻,最易墮胎,妊婦必不可犯;亦有血氣索虛,而月事澀少,非因於瘀滯者,亦不可誤與。"
2.11 附方
①治交接勞復,陰卵腫,或縮入腹,腹中絞痛,或便絕:蓼子一大把。水按取汁,飲一升。幹者濃取汁服之。(《補缺肘後方》)
②治霍亂煩渴:蓼子一兩,香豉二兩。每服二錢,水煎服。(《聖惠方》)
2.12 摘錄
《*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