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瑪古猿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là mǎ gǔ yuán

2 英文參考

Ramapithecus

3 註解

臘瑪古猿(Ramapithecus,“Rama”是印度梵文史詩《臘瑪耶那》中的祭神首領,阿約迪亞(Ayodhya)的親王)生活在距今約1400萬年到800萬年之間。美國耶魯大學研究生劉易斯是臘瑪古猿的第一個發現者,發現地點是在印度的西瓦立克山區,時間是1934年。同類的化石在中國的綠豐、開遠遺、以及土耳其安那託利亞地區、匈牙利路達吧尼亞山區也有發現。化石主要是一些上、下牙齒

臘瑪古猿化石和當時的地層資料告訴我們,臘瑪古猿主要生活在森林地帶,森林的邊緣、林間的空地是它們的主要活動場所。這是一種正向着適於開闊地帶生活變化的古猿。野果、嫩草等植物是它們的重要食物。同時,它們也喫一些小的動物,把石頭做爲工具,用它來砸開獸骨,吮吸骨髓。由於臘瑪古猿的肢骨還沒有發現過,所以人們只能根據一些有關古猿的知識來判斷,推測它們身高約高1米,體重在15至20公斤之間,能夠初步用兩足直立行走。

臘瑪古猿在人類祖先演化的歷史中很重要的地位,是人類分化出來的第一階,恩格斯稱它們爲“爲正在形成的人”。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