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
两为旧质量单位。
-
锁状联合
锁状联合是担子菌亚门中多数担子菌的双核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于菌丝的分隔处形成的一个侧生的喙状结构。分裂完成后,原位于喙基部的一子核与原位于细胞中的一子核移至细胞上部配对;另外两子核,一个进入喙突中,一个留在细胞下部。上部是双核细胞,下部和喙突部暂为两单核细胞。
-
鸣天鼓
概述:鸣天鼓为自我推拿方法名。由脉气流行而闭之于耳,气不得泄,冲鼓耳中。是指用两手掌按摩耳郭,再用双手掌心捂紧两耳,两手食、中、无名指、小指对称地横按在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再将两食指翘起放在中指上,然后将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叩声洪亮清晰,响如击鼓的防治耳鸣耳聋的方法。
-
骨折复位固定器
骨折复位固定器为四肢长管骨干骨折复位固定时使用的器械。以前臂骨折复位固定器为例,分牵引加压部分和复位固定两部分.牵引加压部分由托板和支撑杆组成,在腕上部与肘部有两个半环形托板,托板上各有滑动槽两个,克氏针固定柱可在此槽内滑动,以调节两针的夹角,矫正旋转畸形,最后固定在适合位置。
-
放松功
放松功,近代气功功法名。排除杂念,安定心神,气血调和。功法为:练功姿势不限,准备阶段安神宁志,轻闭两目几分钟,然后随呼吸全身逐步放松。先以意念放松头部,尤应注意两眉之间与咬合肌部位,其后依次放松两肩、两臂、两手、胸部、腹部、两腿、两足。再从后脑开始,依次放松背、后腰、臀部、大腿后侧、足底。
-
冰麝痧药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处方冰片6两,麝香3两2钱,蟾酥7两5钱(另用酒化开研细),公丁香8两,飞朱砂4两(留一半为衣),明雄黄2两,煅西月石2两。制法上药各为极细末,用高粱酒泛为小丸,每分约计20粒,朱砂为衣。功能主治受寒受暑,痧胀肚痛吐泻,卒倒昏迷。注意孕妇忌服。
-
厚朴温肺散
处方:厚朴(去粗皮,用糯米粥浸一次饭久,晒干,为末)1两半,葶苈子(微炒,捣为细末)1两,皂荚子1升(不蛀者,蒸两遍,焙干,为末),接骨草(阴干,为末)3两,诃黎勒(煨,取皮为末)半两。功能主治:久患上气,胸胁支满。用法用量:每服两钱匕,空心以生姜蜜汤调下,晚饭后再服。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
解热除毒丸
处方:川黄连(姜汁拌炒)8两,片黄芩(酒蒸)1两2钱,黑元参(乳蒸)1两5钱,土麻仁3两,净银花(酒蒸)1两1钱,川羌活2两1钱,白蒺藜(炒去刺)4两,白藓皮(酒蒸)1两1钱,真蕲蛇2两,枫子肉4两。制法:上为细末,米糊、冬蜜4两为丸。功能主治:麻风。用法用量:每日早、午、晚3次各服1钱,茶送下。摘录:《疯门全书》
-
保寿太阳丹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处方硫黄(光明者,研两复时,取末)11两,青盐4两半(研),阳起石(别研如粉)3两,附子(炮裂,去皮脐)3两,牛膝(酒浸,切,焙)3两,楮实3两,桂(去粗皮)3两。制法将4味草药为末,与前3味研约同搅,再研匀,别取干姜6两(细末),煮生姜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唇腭裂术后上唇及鼻孔鼻端畸形修复术
唇腭裂术后上唇及鼻孔鼻端畸形修复术唇腭修复术后常常留有患侧鼻端鼻翼低平鼻翼外脚低下,鼻小柱斜向裂侧及短矮。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手术方法。在鼻端设计v形切口线[图1⑴]。2.首先切开鼻基底y形切口,分离y两臂间的三角瓣,并前移推进呈v形缝合,使鼻孔缩小,变圆,充填鼻基底。4mm)然后分别在b和b'点作垂线,在其上2~
-
折顶回旋法
概述:折顶回旋法,医疗技术名。折顶回旋法用于有明显重叠移位的截断骨折,经拔伸牵引等手法不能复位时。如果两骨断端间软组织嵌入,或背向移位之斜行骨折,则应两手分别握住骨折之远近两端,按其原来骨折移位之方法,作逆向回转,促使两断端之骨面相合。施行本手法时,须谨防损伤神经血管。
-
胶黄散
处方:阿胶1两(炒),蒲黄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大衄,口鼻耳出血不止。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生地黄汁微煎调下,随血左右,以帛急系两乳头,两窍俱出,并系两乳。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九引《全婴方》
-
分子轨道理论
现代价键理论强调了分子中相邻两原子间因共享配对的电子而成键,能相当直观并成功地解释物质的化学性质,预测物质的分子结构。它可看成是量子与VB理论是从不同侧面探索研究分子结构的方法。不过由于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兴起、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MO理论方法已成为当代研究分子结构的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理论方法。
-
担截
担截见于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有两种解释:其一,为取穴法之一,担者挑也,指病在中而上下或左右取穴;截者切断也,指独取一穴阻断之以泻病势。截即按法,补法。“凡泻针之法…退针一豆,谓之提,为担,为迎也。”《针灸问对》:“一说:右手提引谓之担,左手推按谓之截。
-
乌须固齿擦牙散
《墨宝斋集验方》卷上:方名:乌须固齿擦牙散组成:白茯苓4两(坚白大者),怀熟地4两(9蒸9晒),何首乌1两,赤白1两(酒浸蒸晒),地骨皮2两5钱,川椒7钱,细辛1两8钱(辽地者佳),破故纸3两,蒺藜2两3钱,没石子雌雄各1两,青盐1两5钱(另研为末,再和入药),枸杞子2两5钱(甘州者佳),旱莲草4两。功效:乌须固齿。
-
乌麻膏
《圣惠》卷六十三:方名:乌麻膏组成:乌麻油1斤,黄丹7两,薰陆香1两,麝香半两(细研),松脂1两,黄蜡2两。功效:止痛生肌。主治:诸漏恶疮,十三般疔肿,五色遊肿,痈疖毒热,狐刺蛇毒,狂犬虫狼六畜所伤不可识者,二十年漏,金疮中风。用法用量:1帖不换药,惟1日1度拭去膏上脓再贴之,以至愈乃止。
-
钓虫丸
处方:磁石(细研,生用)2两,硇砂(汤熬令熟)2两,龙骨3两,腻粉半两,麝香(取末)7两。功能主治:传尸痨病,痿羸,两脸常赤,咳嗽喘急,心胸满闷,四肢无力,梦与鬼交。用法用量:用线5-7寸长,一头系钱1文,一头穿药丸,令患者空心新水吞药丸,钱留在口外,候恶心时以手拽线,吐出药丸,其上有虫,急用油将虫炸死。
-
阴阳圈
概述:阴阳圈为病证名。指目睛生翳两相对映者。出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分类:本书认为:“此症黑睛上生二翳,一中虚,一中实,两翳连环如阴阳之圈,故名。有白中略带焦黄,及细细赤脉绊住,而光滑深沉者,皆不能去。寻其源流,耐心治之,或稍见效。详阴阳翳条。上述两种皆属宿翳。治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用药。
-
神异温风丹
《三因》卷二:方名:神异温风丹组成:麻黄5两(不去节,择净生用),人参2两,白术2两,干姜(炮)2两,茯神两半,附子(炮,去皮脐)两半,白胶香(别研)两半,甘草(炙)两半,乳香(别研)1两,全蝎(炒)1两。制备方法:上将麻黄细锉,用水5升,熬去半,入蜜6两,又熬成膏,入前件药末为丸,如弹子大。
-
百补增力丹
处方:麦芽(炒)128两,陈皮64两,苍术(半炒)51两2钱,茯苓6两,神曲(炒)16两,山药16两,芡实(炒)16两,甘草4两8钱,山楂(炒)8两。制法:上为细未,炼蜜为丸,重1钱2分。功能主治:开胃健脾。主身体瘦弱,精神疲倦,食欲不振。用法用量:每服2丸,日2次,温开水送下。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
痔漏混元丹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方名:痔漏混元丹组成:青礞石8两(黑色打碎有金星者佳),黑铅3两(同硫黄4两炒成青金色),陈明瓦3两2钱,明雄2两,水银2两,雌黄2两,白砒8钱,皂矾4两,牙消6两(同青礞石煅金色)。用法用量:每空心酒下3-4丸,或5-6丸。服后倘喉痛破损,止药1-2日,待喉中不痛,照前又服,以愈为度。
-
薄荷点汤
处方:薄荷叶10两,瓜蒌根1两(生用),荆芥穗(生用)4两,甘草5两1分(生用),砂仁3两(生用)。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风壅咽喉不利,痰实烦渴,困倦头昏,或发潮热,及一切风痰疮疥。用法用量:每4两药末入霜梅末1两,研匀,以瓷器贮。每服1钱,清茶点吃。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六
-
青梅丸
《喉舌备要》:方名:青梅丸组成:天南星12个,半夏2两,白矾1两,甘草1两半,桔梗1两半,陈皮5钱,朴消2两(提过),青梅子100个,生盐4两。主治:鹅喉,及牙痛、喉痛。制备方法:先将朴消研末,腌梅两日,等梅汁出后,方将前药末掺匀、晒干,以瓷瓶收贮。
-
红白痢疾丸
处方:木香(煨)4两8钱,黄芩2两,甘草4两,白芍3两,黄连(用吴萸10两泡,炒,再去萸)20两。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红白痢疾腹痛,里急后重。用法用量:每日服2次,每服1-2钱,温开水送下。注意:勿食生冷荤腥。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昌方)
-
疔毒膏
处方:川山甲、象皮山、栀子80个,槐5根,桑5根,柳5根,榆5根,桃枝(如指粗,五寸长)5根,女发1两,血竭2两,硇砂1钱5分,儿茶2钱,黄丹8两。制法:用真香油20两将桃枝前诸药泡油内3日,熬焦黑色,再入女发熬化滤净,将山甲、象皮拣出,为细末,同血竭、硇砂、儿茶各一处听用。功能主治:疔毒恶疮。
-
三盘落地
三盘落地为养生学术语,为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两足分开,两膝屈曲如骑马状,足尖稍向内收,膝向外开;两手从胸上提,自耳旁翻掌向下,分别悬空放于两大腿上方。《易筋经》:“目注牙龇,舌抵上腭,睛瞪口裂,两腿分跪,两手用力抓地,反掌托起,如托千斤,两腿收直。”
-
鲜石斛膏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名:鲜石斛膏组成:鲜石斛160两,麦冬32两。功效:养阴润肺,生津止渴。主治:男女阴虚,肺热上攻,咽干口燥,烦闷耳鸣。用法用量:每服5钱,日服2次,热开水冲服。制备方法:上药酌于切碎,水煎三次,分次过滤去滓,滤液合并,用文火煎熬,浓缩至膏状,以不渗纸为度,每两膏汁兑炼蜜1两成膏。
-
逡巡酒
《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方名:逡巡酒组成:桃花3两3钱(3月3日收),马蔺花5两5钱(5月5日收),脂麻花6两6钱(6月6日收),黄甘菊花9两9钱(9月9日收)。主治:一切风痹湿气。制备方法:上各阴干,12月8日取腊水3斗,待春分取桃仁49枚好者(去皮尖)、白面10斤正,同前花和作曲,纸包49日。
-
水火两滋汤
《辨证录》卷六:组成:熟地3两,肉桂2钱,菟丝子1两。主治:水火两衰,热极不能熟睡,日夜两眼不闭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
类比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之间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有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类比的推理形式可表示为:A事物具有a、b、c、d属性B事物也有a、b、c属性可推知B事物也可能具有d属性类比推理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可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电梅花针
电梅花针为皮肤针具之一。是在梅花针上通以电流治疗疾病的梅花针具。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晶体管电针机的两根输出导线,分别接在梅花针组和铜棒或铜夹上;电针机输出峰值电压100~200伏,输出疏密波,频率16~300赫兹,电流小于5毫安,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由于电梅花针具有电与机械的综合刺激作用,故临床疗效优于梅花针。
-
打躬势
打躬势为练功方法之一种。取直立位,两足稍分开,两手抱头,掌心紧贴耳门,弯腰直膝俯首,尽量使头靠近两膝,再挺身直立。《易筋经》:“两肘用力夹抱后脑,头前用力探出,牙咬,舌抵上腭,躬身低头至腿,头耳掩紧,鼻息调匀。”有健腰腿作用。
-
肛灸法
肛灸法是利用一定器具使艾烟通过肛门直达肠道的施灸方法。艾锅上下各有一通气孔连接两根耐热胶管,分别与透明肛管和橡皮气囊相通.将艾绒装入艾锅内,点燃后将两艾锅扣合。连续挤压气囊,见肛管端冒出艾烟时,将肛管涂上润滑剂插入肛门内,继续挤压气囊。用于治疗小儿慢惊风、慢脾风、脐风等小儿虚寒性疾患。
-
转位行为
转位行为(displacementbehavior)可以看到,在相斗的两只鸡中,有时其一方会突然地用嘴啄触地面;或在势力范围境界处于恐吓中的棘鱼,也会突然地表现出头部朝下钻掘水底砂石作穴的行为,这些都是由于攻击与逃避两个相反的冲动,在不分高低的矛盾状态下而诱发的另一种摄食或筑巢的行为型式。在日本常用这两词。
-
全活汤
《洞天奥旨》卷十:组成:白术3两,苍术2两,肉桂1钱,薏仁2两,车前子5钱,人参1两(如贫家用黄耆2两)。主治:伤寒愈后,两足生疮,流水流脓。用法用量:水煎服,一连服10日。不特两足之烂可除,而余生亦可全活。
-
阴阳翳
概述:阴阳翳为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阴阳圈。《审视瑶函》:“此症黑睛上生二翳,俱白色,一中虚,一中实,两翳连环,如阴阳之圈,若白中略带焦黄色,或纯白而光滑沉涩者,皆不能去尽;分类:本书认为:“此症黑睛上生二翳,一中虚,一中实,两翳连环如阴阳之圈,故名。上述两种皆属宿翳。
-
加脑子白豆蔻薄荷煎丸
处方:薄荷叶8两,川芎1两半,桔梗2两半,甘草2两,防风1两半,缩砂仁2钱半,加脑子半两,白豆蔻仁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20丸。功能主治:祛风。主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服之。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
捧耳摇头
捧耳摇头小儿推拿方法名。又名揉耳摇头,丹风摇头。先用两手拇、食两指柔捏小儿两耳垂,再用两手捧住小儿头部轻轻摇动。有镇惊、退热、祛风寒等作用。《保赤推拿法》:“将两手捻儿两耳下垂揉之,再将两手捧儿头摇之。”
-
石英磁石浸酒
名见《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食医心鉴》:组成:白石英5大两(泽州者),磁石5大两(无毛,连针多者10两亦得)。手足痹弱,不可持物,行动无力,及耳聋肾脏虚损。加减:欲加牛膝、丹参、杜仲,生地黄、吴茱萸、黄耆等药者,各自量冷热及所患,并随所有者加之,仍随所加有忌者即禁之,余者无忌。
-
凝水石涂方
《圣济总录》卷十八:方名:凝水石涂方组成:凝水石(研为细末)4两,水银4两,腻粉1两。主治:大风癞病。用法用量:病人卧于密室,先将一半药遍身涂之,除咽喉心上不涂,以两手摩令极热,次夜更将余药准前涂摩。或当夜或次日,脏腑取下恶物,但吃温补药,一月皮肤复旧,两月眉睫生,甚者半岁必再发,准前用药则永安也。
-
疚疽
疚疽病名,痈疽发于两腋及两臂等内侧者。《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决生死法》:“内疚疽发两腋下及两臂并两手掌中,寒热而振,血(疑“衄”字)嗌干,饮多即呕,烦心,六、七、八日宜汗。”《医宗金鉴》卷六十七作疚疽,即米疽,证治详该条。
-
土茯苓合剂
概述:土茯苓合剂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功能主治:《实用中医外科学》方之土茯苓合剂功在凉血,解毒。上药加水800毫升,煎成400毫升。《中医外科学讲义》方之土茯苓合剂:方名:土茯苓合剂组成:土茯苓1两至2两,金银花4钱,威灵仙3钱,白鲜皮3钱,生甘草2钱,苍耳子5钱。
-
玉壶丹
《医略十三篇》卷七:组成:石硫黄。制备方法:入猪大肠内,煮肠烂为度,蒸饼为丸。《普济方》卷一一七引《经效济世方》:组成:硫黄1两,焰消2两或2两半,绿豆细末4两或5两。主治:中暑。或嚼生姜亦佳,或丸如梧桐子大,新水吞数10丸亦可。制备方法:上药并生为末,以绿豆粉糊为丸,如樱桃大。
-
导引行气法
导引行气法源出《云笈七签》。本法动作简单,以调息行气为主。然后举起双手,向左右导引,再用掌以按摩两耳。2.平卧,引气3次,然后用手指掐压后颈筋脉(相当于风池穴)3次。用两手中指点蘸口中唾液14次,然后两手掌相互摩擦,轻揉双目。用两手食指按揉两侧鼻翼。上下牙齿相叩数十次。8.两手抱膝卧倒,闭气调息8次。
-
出爪亮翅
出爪亮翅为练功方法之一。两手上举过顶,足尖着地,十指用力张开,然后两手左右分开而下,足跟着地,再推手向前,用力握拳后收回至两腰部。《易筋经》:“掌向上分,足趾拄地,两胁用力,并腿立直,鼻息调匀,目观天门,牙咬,舌抵上腭,十指用力,腿直,两拳收回,如挟物然。”
-
分子间三链DNA
根据第三条链的来源,三链又可分为分子内和分子间两大类:分子内的三链DNA是由一条链通过自身回折形成的,分子间的又分为两种:①由一条单链与发夹结构或环状单链所形成,②由一条单链与线状双链形成。但不论何种结构,三链中两条化学同源的链(Pu与Pu,Py与Py)都是反平行的定位。
-
节点
节点为透镜主面和主轴相交的那个点,常用来作量度镜头物距、象距和焦距的长度的起点。
-
四制黄芩丸
《万氏家抄方》卷三:组成:枯黄芩6两(泡,刮去皮,取净4两,分作4处,荆芥穗5钱煎汁浸1两,薄荷4钱煎汁浸1两,丹皮8钱煎汁浸1两,郁金5钱煎汁浸1两;各浸2日)。主治:赤鼻,面上酒疮,酒渣。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茶清送下。制备方法:并汁煮干,为末,以粉葛2两煎汤打糊为丸,如绿豆大。
-
滑石木通汤
处方:滑石5两,木通3两(锉),石韦(去毛)2两,瞿麦穗2两,冬葵子5合。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乳石发动,淋涩。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3盏,加入茅根少许(锉碎),同煎至1盏半,去滓,更下芒消少许,煎3两沸,分温2服,空心1服,如两食久再服,微利为度。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
女科地黄丸
《女科切要》卷三:方名:女科地黄丸组成:熟地4两,山萸2两,山药2两,丹皮1两5钱,茯苓1两5钱,艾叶5钱(醋炒),香附3两(童便制,炒),阿胶1两。主治:妇人经水不调。用法用量:滚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