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脊柱裂通常表現爲棘突及椎板缺損,偶伴有椎體與椎間孔的發育畸形,有顯性和隱性二大類。顯性者包括無明顯神經症狀的單純性脊膜膨出和具有神經功能障礙的脊髓脊膜膨出,尚有合併脂肪瘤、畸胎瘤、上皮樣囊腫等先天性腫瘤。椎板缺損畸形可侷限於一個椎骨,也可累及相鄰的幾個椎骨,嚴重者腰椎與骶椎椎板都裂開。少數情況可能在脊柱全長存在多發性的脊柱裂,或同時合併半椎體、脊柱側彎等情況。極少數嚴重病例爲脊髓外露畸形,多合併難以處理的神經功能缺損。
11 麻醉和體位
兒童多采取基礎加局麻,少數採用插管全麻,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成人採用局麻或強化加局麻。局麻多用普魯卡因(0.25%~0.5%)或酌加長效局部麻醉劑(如布匹卡因等)。麻藥中加少量副腎素。在傷口範圍內由深及椎板至皮下、皮內做分層浸潤注射,基本可達到術中無痛,並減少出血量。
12 手術步驟
12.1 1.切口
根據膨出包塊的大小,形狀而定。事先用龍膽紫標出切口線。一般採用棘突上直切口或梭形切口(圖4.18.1-2),做切口時,必須充分估計皮膚的縫合與修補,儘可能保留正常皮膚,縫合不能太緊張,以免切口癒合不良。膨出囊較大者,在手術切開之前,應行穿刺抽出腦脊液,使膨出囊塌陷或縮小,以利於進行手術操作,施行膨出囊的切除與修補。
12.2 2.遊離脊膜膨出囊
切開皮膚後,先從一側的囊壁外進行遊離,並向深部分離,直達椎板缺損處的膨出囊頸部(基底),然後向前、向後,繞膨出囊及其基底一週進行遊離,使囊頸完全顯露(圖4.18.1-3)。
12.3 3.切除膨出囊
由膨出囊的側面,環繞切開硬脊膜囊壁(圖4.18.1-4),或先由囊的頂部切開。單純的脊膜膨出囊內不含神經組織,若囊頸較小者,切除囊壁後,可做荷包縫合。縫合後,還納於椎管。若囊頸較爲寬大者,在切除囊壁後宜進行緊密、連續縫合(圖4.18.1-5),以防止術後並發腦脊液漏。
12.4 4.縫合修補肌層
遊離椎板缺損周邊的椎旁肌筋膜,將其按整形修補的方法做重疊縫合加固,以預防術後再發生膨出(圖4.18.1-6)。
12.5 5.縫合皮下組織與皮膚
膨出囊過大者或表麪皮膚菲薄、呈瘢痕樣變者,需將多餘的和不正常的皮膚切除,並在正常皮膚周圍做皮下游離或轉移皮瓣進行修補縫合。傷口一般不需引流。
12.6 6.加壓包紮傷口。
13 術中注意要點
1.對嬰幼兒手術時注意保證輸液、輸血,避免因出血過多、且補血不及時而發生休克。
2.俯臥位下手術,應隨時觀察呼吸,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發生窒息。
3.將脊膜膨出切除後,一定要用細針、細線嚴密縫合硬脊膜,以免發生腦脊液漏或由此繼發傷口感染和腦(脊)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