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瘡腫科

中國古代醫學分科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īn chuāng zhǒng kē

2 英文參考

department of sores and wound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金瘡腫科爲古代醫學分科名,是治療戰傷金創類疾病的醫學專科[1] 。屬於戰傷、外傷救治的專門學科。此科在歷代的稱謂是不完全相同的。周代稱金瘍,爲瘍醫科治療內容之一。宋代稱金鏃兼書禁科。元代稱金瘡腫科。明代稱金鏃科。由於其治療對象多爲箭、劍、刀等武器的創傷,故歷代多稱金瘡或金鏃。參見十三科條。

4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