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締組織性腸炎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ié dì zǔ zhī xìng cháng yán

3 治療措施

1.硬皮病患者57%有小腸受累,小腸受累者50%,伴吸收不良綜合徵脂肪瀉,這是由於腸腔擴張、淤滯,導致菌叢大量繁殖,分解膽鹽使結合膽鹽減少,從而影響微膠粒形成和脂肪吸收細菌通過和維生素B12內因子複合物的結合來阻礙後者的吸收。應用抗生素抑制腹腔內細菌繁殖,可使特徵性的糞內脂肪維生素B12吸收障礙在幾日內恢復正常。

2.系統性紅斑狼瘡 藥物治療以腎上腺皮質激素硫唑嘌呤爲主。對腸穿孔等併發症需儘早進行手術治療。

3.結節性多動脈炎 強的松可減輕胃腸道症狀。 如無明顯腸出血,可加用抗凝劑腸道出血穿孔者應儘早施行手術治療。

4 病理改變

1.硬皮病患者57%有小腸受累,小腸病理變化有平滑肌萎縮,粘膜下層、肌層和漿膜斑片膠原纖維沉積,粘膜固有膜有慢性炎細胞浸潤

2.皮肌炎小腸有不同程度的擴張及分節變化、伴低動力和通過時間延長。肉眼可見腸壁水腫、增厚。鏡檢示多處粘膜糜爛、粘膜下層水腫、肌層萎縮纖維化伴淋巴漿細胞浸潤。腸管粘膜下層至漿膜層小動脈、小靜脈內膜增厚易有血栓形成及管腔閉塞。

3.系統性紅斑狼瘡腸道損害主要是血管炎的結果,表現爲纖維蛋白樣變性血栓形成出血和缺血,主要侵犯腸道粘道下層、肌層和腸繫膜動脈、小靜脈

4.結節性多動脈炎可累及腸道的任何部位,但主要侵犯腸繫膜中、小動脈及粘膜下層和肌層小動脈,其次爲小靜脈。損害呈節段性分佈,管壁各層均被累及。組織學特點爲纖維蛋白樣變性壞死血栓形成,伴有炎性細胞浸潤

5.類風溼性關節炎也可併發小腸吸收不良、脂肪瀉和選擇性乳糖耐受不良。吸收不良是因併發小腸澱粉樣變性所致,還可伴胃腸道蛋白質丟失。

5 臨牀表現

1.硬皮病患者臨牀可有腹部不適、腹脹、食後腹鳴、食慾減退、噁心嘔吐以及間斷性腹瀉便祕交替等腸道功能失調錶現。

2.皮肌炎小腸有不同程度的擴張及分節變化、伴低動力和通過時間延長。肉眼可見腸壁水腫、增厚。

3.系統性紅斑狼瘡腸道損害主要是血管炎的結果,常見胃腸道症狀包括腹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少見腹瀉、黑糞,偶見腸梗阻。少數患者有絨毛萎縮,伴發小腸吸收不蛋白丟失性腸病、侷限性腸炎、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急性闌尾炎等。

4.結節性多動脈炎 腸道症狀很常見,腸道局部缺血時,出現腹痛、惡嘔吐腹瀉。病變血管閉塞可引起腸潰瘍梗死穿孔。有時臨牀症狀酷似侷限性腸炎或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

6 輔助檢查

1.硬皮病 X線檢查十二指腸和近端空腸擴張具有特徵性,有時整個小腸擴張,環狀皺襞往往增粗。充鋇腸腔邊緣呈毛刺狀。

2.皮肌炎 鏡檢示多處粘膜糜爛、粘膜下層水腫、肌層萎縮纖維化伴淋巴漿細胞浸潤。腸管粘膜下層至漿膜層小動脈、小靜脈內膜增厚易有血栓形成及管腔閉塞。

3..結節性多動脈炎 X線檢查顯示小腸粘膜紊亂、潰瘍息肉狀增生、節段性狹窄等,也酷似侷限性腸炎或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X線表現。

治療結締組織性腸炎的穴位

查看更多

結締組織性腸炎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結締組織性腸炎相關藥物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