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和甲狀旁腺手術的麻醉

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iǎ zhuàng xiàn hé jiǎ zhuàng páng xiàn shǒu shù de má zuì

3 特點

1、甲狀腺疾病是常見的外科疾病,以甲狀腺瘤結節性甲狀腺腫常見。處理一般無困難。功能異常性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需採取適當的準備及採取適當的麻醉措施。

2、圍麻醉期的重點是確保呼吸道通暢:

(1)巨大甲狀腺可壓迫氣管,引起氣管移位、狹窄及軟化。病人可以有明顯的上呼吸道梗阻表現,特別是平臥後呼吸困難加重。術前應照頸部x線片,確定預部氣管的受壓程度。如果氣管受壓明顯且病人有明顯的呼吸困難,則需要清醒插管。

(2)術中喉返神經損傷甲狀腺手術的重要合併症,單側損傷引起一側聲帶麻痹,病人聲音無力、嘶啞;雙側喉返神經損傷引起雙側聲帶麻痹,可造成上呼吸道梗阻和窒息需要氣管內插管氣管切開

(3)甲狀腺血液供應非常豐富,術後手術部位可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應做好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及傷口切開的準備。

4 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

4.1 病理生理特點

1、甲狀腺素分泌增加引起甲亢原發性甲亢、高功能腺瘤甲狀腺素刺激激素妊娠可引起甲狀腺素的過度釋放;亞急性甲狀腺炎病人炎症使甲狀腺素漏出,也可造成甲狀腺素增高。

2、甲狀腺素作用爲調節細胞代謝,改變機體的氧耗和熱量的產生,改變機體的反應性。

3、臨牀表現:情緒緊張、易激動、怕熱、易出汗、食慾亢進、身體消瘦手顫、凸眼;心血反應血壓升高、脈壓增大、心律失常(如竇性心動過速、房顫)、收縮期雜音和充血心衰

4、甲亢危象爲甲狀腺功能極度亢進,機體處於高代謝高消耗、高興奮狀態,如不控制可迅速導致衰竭和死亡。臨牀表現開始爲精神激動血壓升高、心率增快、體溫上升、手顫;繼之出現譫妄昏迷大小便失禁。麻醉甲亢危象的症狀被掩蓋,如果術中出現難以控制的心動過速及體溫升高,則危象的論斷即可確定。

4.2 麻醉處理原則

1、術前準備:

(1)目的:預防術中、術後發生心房纖顫、充血心衰甲亢危象。

(2)標準:t3、t4正常;臨牀症狀減輕,心率80次/min左右、血壓不高於18.7/12.0kpa(140/90mmhg)、病情穩定

(3)術前常用治療藥物:①硫氧嘧啶:初量200-400mg/d,維持量100-200mg/d;他巴唑甲亢平:初量20-40mg/d,維持量10-20mg/d。用藥後6-8周起效。常見副作用爲皮疹和粒細胞減少。

②盧弋(lugol)氏液:術前10-14天開始服用,5-10滴/次,每日三次。lugol氏液的效果:控制甲亢症狀甲狀腺縮小、變硬、血管雜音減輕。

③β-受體阻滯劑:每天心得安40-80mg+碘化鉀60mg,分四次服用。術前最後一次在術前1-2小時,術後繼續使用4-7天。效果:減輕甲亢心血管表現,降低心率心輸出量,改善病人的一般情況。

(4)麻醉前用藥

①鎮靜劑:口服或肌肉注射苯二氮卓竈藥物或口服巴比妥類藥物。

②繼續服用抗甲亢藥物

抗膽鹼藥物易影響心率及熱調節系統,一般不宜應用。

2、麻醉選擇:

(1)氣管內全麻是目前採用最廣的方法。頸部硬膜外阻滯可提供完善的鎮痛,阻斷交感神經。頸叢神經阻滯的止痛效果較好。甲亢病人精神過度緊張,術中清醒對病情不利,全麻與局部阻滯結合可發揮各自的優點。

(2)全麻誘導:硫噴妥鈉、咪唑安定、異丙酚具有良好的鎮靜作用,誘導迅速、平穩,適合甲亢病人的麻醉誘導。肌松劑應選用心血作用較小的藥物,如琥珀膽鹼、阿屈可林、維庫溴胺。氯安酮和潘庫溴胺可明顯增加病人心率,不宜使用。

(3)麻醉維持:一般選用安氟醚異氟醚七氟醚複合n2o吸入維持,但氟烷可引起甲狀腺素增加和心律失常,應避免使用。神經安定鎮痛術或靜脈普魯卡因複合全麻,對甲狀腺素心血管的干擾小,麻醉穩定,可選用。

(4)殘餘肌松藥的拮抗:有些甲亢病人可合併肌無力,故應選擇中、短效藥物。術中監測神經肌肉接頭功能,術後使病人自動恢復,避免肌松作用殘餘。確實需要拮抗者要避免使用阿托品而改用抗膽鹼酶藥複合胃長寧

3、甲亢危象的治療:

(1)高發於術後6-18小時,術前準備不充分是發生術後甲亢危象的最危險因素。

(2)以支持療法、對症療法爲主,結合抗甲亢藥物。包括靜脈輸液、物理降溫、β-受體阻滯劑的應用及碘劑、硫氧嘧啶,腎上腺機能不全者可給予氫化可的松

5 甲狀旁腺機能亢進

5.1 病理生理特點

1、甲狀旁腺機能亢進(hyperparathyroidism)可因良性甲狀旁腺瘤、甲狀旁腺癌或甲狀旁腺增生引起甲狀旁腺素分泌過度,導致鈣磷代謝異常。良性腫瘤佔90%,甲狀旁腺癌少見。假性甲旁亢可由肺、乳腺、胃腸道、泌尿系或淋巴系統惡性腫瘤分泌的甲狀旁腺素分子所引起。

2、甲狀旁腺素(patathyroid)由甲狀旁腺分泌,其生理作用爲調節細胞外鈣離子吸收作用於骨組織可動員骨鈣進入血循環,造成骨內鈣含量下降。

3、臨牀表現:

(1)高血鈣:厭食噁心嘔吐便祕乏力、肌無力、多尿、精神抑制消化性潰瘍心電圖改變(p-r間期延長及q-t間期縮短)。

(2)內臟器官鈣化:泌尿繫結石及腎鈣化、結膜炎帶狀角膜病變眼瞼鈣鹽沉着、關節鈣化、強直

(3)骨骼溶骨性改變:骨痛骨骼變形病理性骨折、x線示骨質疏鬆骨膜下骨皮質吸收及骨囊性變。

(4)其它:高血壓、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貧血心力衰竭等。

5.2 麻醉前準備

1、治療並改善併發症,如腎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2、糾正脫水電解質紊亂:輸入含鈉液,並保持體內水、電解質(ca2+、k+、mg2+)及酸鹼平衡,血鈣濃度<3.5mmol/l爲宜。

5.3 麻醉注意事項

1、麻醉方法和管理基本與甲狀腺手術相同。對伴有精神心血系統異常者,不宜使用氯胺酮等藥物

2、儘管有的病人存在肌無力症狀,但由於高血鈣對非去極化肌松劑呈現抵抗,對去極化肌松劑可能敏感。應注意神經肌肉接頭功能監測並以此指導肌松劑的使用。

3、麻醉期間應加強監測,如動脈壓、ecg、尿量,以及呼吸功能等。

4、搬動病人時應輕柔,以防止病理性骨折發生

5、術後近1/3病人可能發生低血鈣,表現爲口脣麻木或手足搐搦,嚴重者可發生全身驚厥、喉痙攣甚至窒息。術後應常備10%葡萄糖酸鈣氯化鈣,出現症狀者應給予鈣劑。血鈣一般在術後7-10天開始恢復。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