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滲溼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iàn pí shèn shī tāng

2 處方

黃耆30g,青防風9g,防己9g,白朮15g,茯苓皮30g,大腹皮12g,陳廣皮9g,生薑皮9g,炙桂枝5g,淡附片15g。

3 功能主治

補氣行水健脾滲利,溫陽化氣。主水溼氾濫(慢性腎炎)。

4 臨牀應用

水溼氾濫(慢性腎炎)戈某某,男,30歲,1943年夏季初診。患者於1942年坐臥溼地達數月之久,又曾冒雨長途跋涉,致體憊勞倦,常覺乏力。至冬春之交,先感手部發緊,兩腿重脹,眼皮下垂,繼則出現浮腫,其勢日甚,體力遂虛,當時曾至某醫院診治,診斷爲腎炎。延至1943年夏季,周身浮腫,病情危重,遂入某療養院治療。尿檢蛋白(+++)至(++++)。給利尿劑,並嚴格控制飲水,但溲量仍極少,腫勢不減,兩手腫如饅頭,小腳按之凹陷不起,氣急腹膨,翻身時自覺胸腹有水液振移感,檢查胸、腹腔有積液。治療無效。診時患者頭面胸腹四肢皆腫,尿量每日100毫升左右,病勢危急。切其脈沉細,但尺脈有根。擬健脾滲溼湯,藥服一劑後,尿量增至每日約400毫升;2劑後,尿量增至每日近1000毫升;8天后,胸、腹水基本消失;20劑後,浮腫明顯消退,於2個月後消盡。後以濟生腎氣丸服用數月,並囑進低鹽、高蛋白飲食調理。隨訪35年,未曾反覆。

5 摘錄

方出《鄒雲翔醫案選》,名見《古今名方》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