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阳
温阳为温法之一。温通阳气的治法。如回阳救逆、温中祛寒等。治疗脾胃阳虚阴盛的方法。症见食不消化、呕吐清水、大便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针灸常选用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关元或神阙等穴,针用补法,加灸。
-
外科温通法
概述:外科温通法(warm-dredgingmethod)是指用温经通络、散寒化痰的方药,以驱散阴寒凝滞之邪的外科治法。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组成]熟地、麻黄、白芥子、炮姜、炭肉桂、鹿角胶、甘草[用法]水煎服。[功用]温阳补血,散寒化痰。温经散寒、祛风化湿药,如细辛、桂枝、生姜、羌活、独活、桑寄生、秦艽等。
-
祛湿剂
概述:祛湿剂(desiccatingformula)是指以祛湿药物为主配伍组成,具有化湿行水,通淋泄浊作用,治疗水湿为病方剂的统称。祛湿剂的适应证:湿邪为病,有内湿、外湿之分。从寒化者,宜温阳化湿;适用于湿热俱盛,或湿从热化而出现的黄疸、午后身热、胸腹胀满,或湿热下注而出现的足膝痿痹等症。代表方如五苓散、五皮饮等。
-
外科补益法
概述:外科补益法(tonifyingmethod)是指用补虚扶正的方药,使体内气血充足,以消除虚弱,恢复正气,助养新肉生长,使疮口早日愈合的外科治法。补益法通常分为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四法。温阳方,如附桂八味丸。此外,一般阳证溃后多不用补法,如需应用,也多以清热养阴醒胃方法,当确显虚象之时方加补益之品。
-
老年食疗
老年食疗是根据老年人脏腑阴阳气血的生理病理特点,利用饮食物来调补,以期延年益寿的方法。食疗的目的在于调整机体脏腑的阴阳气血,使之趋于平衡,所以在老年保健食疗中必须益气勿忘补血,补血勿忘益气,养阴须佐温阳,温阳又须顾护阴液之不足,如此方能达到阴阳气血之平衡,使食疗达到预期目的。
-
近视·心阳虚证
定义:近视·心阳虚证(myopiawithheartyangdeficiencypattern)是指心阳不足,以视近清楚,视远模糊,全身无明显不适,或面色白,心悸神疲,舌淡脉弱为常见症的近视证候。取睛明、风池、心俞、膈俞、内关、神门穴。随证配穴:伴有心悸、怔忡者,加巨阙、郄门。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之交会穴,补之以温经养血明目。
-
实脾饮
概述:实脾饮同名方剂约有五首,其中《济生方》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厚朴6g、白术6g、茯苓6g、木香6g、草果仁6g、大腹皮6g、熟附子6g、木瓜6g、甘草3g、干姜3g、大枣3枚、生姜5片,具有温阳健脾,化湿消肿之功效,主治阳虚水肿。当温阳实脾,恢复脾肾的制水行水之功。临床运用:1.本方为治疗阴水的代表方剂。
-
阳和解凝膏
概述:阳和解凝膏为方剂名,出自《外科全生集》卷四方。别名:阳和膏。组成:鲜牛蒡全草三斤,鲜白风仙梗四两,大麻油十斤,肉桂、官桂、附子、桂枝、大黄、当归、草乌头、川乌头、僵蚕、赤芍药、白芷、白蔹、白及各二两,川芎、续断、防风、荆芥、五灵脂、木香、香橼、陈皮各一两。主治阴疽流注等已溃或未溃者。
-
哮喘温肾疗法
哮喘温肾疗法是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预防复发的方法。温肾法常用的方剂为六味地黄丸、附桂八味丸、右归丸、左归丸、参蛤散、金匮肾气丸等。胡国让等观察了温阳片(附子、生地、山药、仙灵脾、补骨脂等)防治本病的疗效,以血清IgE为指标,结果发现,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IgE有季节性升高的规律。
-
健脾渗湿汤
处方:生黄耆30g,青防风9g,防己9g,白术15g,茯苓皮30g,大腹皮12g,陈广皮9g,生姜皮9g,炙桂枝5g,淡附片15g。功能主治:补气行水,健脾渗利,温阳化气。诊时患者头面胸腹四肢皆肿,尿量每日100毫升左右,病势危急。后以济生肾气丸服用数月,并嘱进低盐、高蛋白饮食调理。
-
杞鹿温肾胶囊
杞鹿温肾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杞鹿温肾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温阳补肾。用于肾阳虚所致失眠,精神不振,食欲不佳,腰膝酸软,疲乏无力。3.本品宜饭前服用。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温胃止痛膏
温胃止痛膏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温胃止痛膏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健脾温阳,行气止痛。第一天贴神阙穴(肚脐),第二天贴中脘穴(心窝上边正中到肚脐正中二分之一处),以后两穴交替贴敷,痛重可贴患处;5.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参锁巴戟口服液
参锁巴戟口服液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参锁巴戟口服液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补肾温阳。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夜尿频多。感冒患者禁服;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温阳酒
温阳酒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温阳酒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补肾,益气,温阳。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外感发热、实热阴虚者禁服;高血压患者禁服。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内补当归丸
概述:内补当归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证治准绳·女科》卷一方之内补当归丸:炒当归、炒阿胶、白芷、续断、炮姜、川芎、炙甘草各四两,熟地黄五钱,炮附子、白芍药、肉桂各二两,吴茱萸、白术各三两,炒蒲黄八钱。治气血虚损,月经不调,或崩中漏下,失血过多,形体羸困,及月经将至而腰腿重痛。
-
温脐种子方
《医学入门》卷一:方名:温脐种子方组成:五灵脂2钱,白芷2钱,青盐2钱,麝香1分。功效:温阳种子,尤宜于妇人。用法用量:用荞麦粉水和成条,圈安于脐周,以前药末实于脐中,用艾灸之,但觉脐中温暖即止,过数日再灸。制备方法:上为末。
-
健脾实肠汤
组成:党参15g,白术10g,炮姜炭5g,煨木香10g,吴茱萸3g,乌药10g,肉豆蔻5g,厚朴10g,炒白芍15g,炒防风10g,炙甘草5g,焦神曲15g。方解:慢性腹泻患者病势缠绵,“久泻脾虚”,以脾阳不振或阳虚及肾者居多。方中党参、白术甘温益气,培土燥湿;煨木香行气宽中;诸药共奏温阳健脾,实肠止泻之功。
-
活血化瘀疗法
活血化瘀疗法常用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温经活血法、解毒活血法、凉血化瘀法、行气活血法、攻下逐瘀法、益气活血法、养血活血法、滋阴活血法、温阳活血法等。血流量增加;(6)降低急性炎症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参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炎性反应,并使炎症病灶局限化,抑制炎性肉芽肿的形成等;
-
505神功益寿元气袋
505神功益寿元气袋亦称神功元气袋,是一种将多种中药缝制于内用于外敷治病健身的布袋。主治气血两虚,五劳七伤,性功能减退,胃寒纳呆,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宫寒不孕,水肿,肥胖,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
阴白
阴白即隐白。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主治血证、脾胃和神志疾患,如衄血、吐血、下血、崩漏、呃逆、纳呆、腹胀、腹痛、暴泄、尸厥、癫狂、烦心、梦魇、不寐、急慢惊风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痉挛、急慢性肠胃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休克等。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鬼壘
鬼壘为经穴别名。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主治血证、脾胃和神志疾患,如衄血、吐血、下血、崩漏、呃逆、纳呆、腹胀、腹痛、暴泄、尸厥、癫狂、烦心、梦魇、不寐、急慢惊风等。现代又多用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痉挛、急慢性肠胃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休克等。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温肾散寒
温肾散寒为治法。指用具有温阳补肾散寒作用的方药,治疗肾阳虚寒凝证的治法。
-
温经活血
温经活血为治法。指用具有温阳通经、活血化瘀作用的方药,治疗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病证的治法。
-
温肝散寒
温肝散寒治疗学术语。系温阳法之一。治疗阳气不足,肝为寒邪所中或寒滞肝脉的方法。症见手足逆冷,干呕吐冷涎,寒疝绕脐痛或下腹胀痛,牵引睾丸坠痛,或厥阴寒逆头痛,脉沉弦紧等。代表方如吴茱萸汤、大乌头煎。
-
温肺散寒
温肺散寒为治法,又称温肺。指用具有温阳补肺散寒作用的方药,治疗肺阳虚寒凝证的治法。肺寒本属阳虚,阳虚生外寒,故本法具温肺、散寒作用,多用辛温解表之剂,常用细辛、桂枝、麻黄、干姜、葱白之类。阳虚则阴盛,故肺寒多饮证,治宜温肺逐饮,常用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等。
-
阳虚小便不利
如因阴虚、发热、大汗、吐泻、失血等导致化源不足而小便不利者,治宜滋阴养血为主,不宜渗利,方用增液汤、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等。因肺气失宣、脾虚不运、肾关不利、三焦决渎失常等导致水湿失运而小便不利者,治宜宣通肺气、健运脾胃、温补肾元、疏通三焦等法,方用生脉散加桔梗、实脾饮、八味丸、疏凿饮子等。
-
子脏冷无子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九:“子脏冷无子者,由将摄失宜,饮食不节,乘风取冷,或劳伤过度,致风冷之气,乘其经血,结于子脏,子脏则冷,故无子。”即胞寒不孕。因肾阳不足者,兼见腰酸腿软,小便清长,治宜温阳补肾,方用桂附八味丸或温胞饮(白术、巴戟肉、人参、山药、芡实、杜仲、兔丝子、附子、肉桂、补骨脂);
-
湿厥头痛
《灵枢·厥病》有“厥头痛”之病名,而《素问·生气通天论》则谓:“因于湿,首如裹”。湿厥头痛指湿邪蒙蔽于上,清阳不长而致病者。《东医宝鉴·外形篇》:“湿厥头痛,冒雨伤湿,头重眩痛,阴雨则甚。”脉多濡滑或沉滑,苔白腻。宜温阳化湿,用芎辛汤、芎术除眩汤等方。参见头痛、寒湿头痛条。
-
隔饼灸
隔饼灸间接灸之一。指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隔以药饼的灸法。亦称药饼灸。药饼通常用辛温芳香药物制成。具有行气活血,温阳祛寒的作用。常用的有椒饼灸,附饼灸,豉饼灸等。详各该条。
-
安肾汤
《温病条辨》卷三方之安肾汤:处方:鹿茸、胡芦巴、茯苓、菟丝子、补骨脂各三钱,大茴香、附子、苍术各二钱,韭子一钱。治湿温日久,脾肾阳虚。摘录:《温病条辨》卷三《不知医必要》卷二方之安肾汤:处方:熟地4钱,淮山(炒)2钱,枸杞2钱,茯苓1钱5分,牛膝(盐水炒)1钱5分,萸肉1钱5分。用法用量:水煎服。
-
白带腹痛
白带腹痛为病证名。出《竹林女科证治》。多因脾肾阳虚以致白带日久不止,量多,质清稀,脐腹冷痛。治宜温阳止带。方用九霄丸(艾叶、牡蛎、龙骨、干姜、当归、吴茱萸、白芍、山药、白石脂)。
-
肠炎汤2号
处方:禹余粮9g,赤石脂9g,制附片9g,肉桂2g(后下),干姜9g,煨诃子12g,煨肉豆蔻9g,米壳6g,补骨脂9g,党参15g,焦白术9g,甘草3g。主脾肾阳虚型慢性肠炎,早晨腹泻,腰腿酸软,消瘦无力,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制附片,肉桂、干姜温中补阳;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止泻。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
苁蓉散
《医学入门》卷八:苁蓉散:处方:肉苁蓉白术巴戟麦门冬茯苓甘草牛膝五味子杜仲各24克车前子干姜各15克生地250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温阳补肾。主肾气虚寒,阳痿,腰脊痛,身重胫弱,言音混浊。主治:肾脏虚风上攻,头旋脑痛眼生翳,或有黄黑花,起如飞蝇,及腰胯痠疼,脚膝冷痹。主治:五劳六极七伤虚损。
-
桂枝加桂汤
处方:桂枝15克(去皮)芍药9克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功能主治:温阳祛寒,平冲降逆。治太阳病,误用烧针发汗,使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致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者。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摘录:《伤寒论》
-
十味附子酒
处方:制附子30g五加皮(炙)20g桑白皮50g丹参30g续断30g牛膝30g白术50g生姜50g细辛25g肉桂25g清酒1500ml炮制:将上述药材捣细如麻豆大,装入纱布袋内;功能主治:散寒逐湿,温阳行痹,补肝肾,强筋骨,益脾通脉,降利冲逆。主治因脚气引起的腿脚软弱无力,或麻木、酸痛、挛急、肿胀、发热、萎枯、呕吐等。
-
阴旦汤
处方:芍药、甘草各二两,干姜、黄芩各三两,桂心四两,大枣十五枚。主治伤寒肢节疼痛,内寒外热,虚烦;各家论述:《张氏医通》:阴霾四塞,非平旦之气,无以开启阳和,桂枝汤原名阳旦,开启阳邪之药也,《备急千金要方》于中加入黄芩之苦寒性轻,以治冬温在表之邪热,加干姜之辛温散结,以治中土之停滞。
-
雄蛾参茸合剂
雄蛾参茸合剂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雄蛾参茸合剂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补肾温阳。适用于中老年人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头晕耳鸣,夜尿频多,尿后余沥。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益气糖康胶囊
益气糖康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益气糖康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温阳活血;6.脾虚腹胀者慎用。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八子补肾胶囊
八子补肾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八子补肾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补肾,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头晕耳鸣,神疲健忘,体倦乏力,畏寒肢冷。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羊藿巴戟口服液
羊藿巴戟口服液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羊藿巴戟口服液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温阳,益肾。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精神不振,失眠健忘,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夜尿频多。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四子填精胶囊
四子填精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四子填精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补肾温阳,强筋健骨。用于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失眠健忘。3.阴虚者慎服。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龟茸壮骨片
龟茸壮骨片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龟茸壮骨片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温阳补肾,益髓壮骨。禁忌:阴虚燥热体质者禁服。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羊脊羹
《圣济总录》卷一八九方之羊脊羹:组成:白羊脊骨1具(全者,捶碎),粱米1合,羊肾1对。取出滤过,将肾切,入葱白五味,如常作羹食。《医疗保健汤茶谱》方之羊脊羹:羊脊羹以白羊脊骨、羊髓、羊肾、高梁米、小茴香等为主要原料,具有温阳补虚,强筋健骨的功效,适用于老年人肾阳不足、畏寒肢冷、阳痿早泄、腰膝酸软者。
-
阳和丸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阳和汤:阳和丸为方剂名,即《外科全生集》卷四方记载的阳和汤作蜜丸。治一切阴疽,贴骨疽,流注,鹤膝风等证,患处平坦,色白或暗,不热不肿或肿势散漫者;肉桂、炮姜温阳散寒而通血脉;功效主治:《赵炳南临床经验集》方之阳和丸功在温经回阳,活血通络,散寒燥湿。主治阴疽恶核,风寒头痛。
-
癫症
癫症有如下四证:①痰气郁结:苔薄腻,脉细弦或弦滑。证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喜怒无常。治以理气解郁,化痰开窍。治以养心安神,补脾益气。可选用归脾汤或酸枣仁汤加减。③脾肾阳虚:舌质淡白,脉沉细。治以温阳兴奋,培补脾肾。可选用附子理中汤或金匮肾气丸加减。治以解郁化瘀,调气活血。
-
补益法
八法之一。虚证有气、血、阴、阳之别,补法也相应有异,故补益法又分为补气法、补血法、气血双补法、补阴法、补阳法5类。常用方如八珍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等。常用药如龟板、鳖甲、女贞子、旱莲草、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等。常用药如肉桂、鹿茸、鹿角胶、巴戟天、仙灵脾、仙茅、补骨脂、锁阳、菟丝子、杜仲等。
-
肾宝
肾宝为中成药,研制方,口服安瓿剂。该药由江西国药厂研制。组成:蛇床子、川芎、枸杞、补骨脂、山药、茯苓、边条红参,淫羊藿、小茴香、五味子、胡芦巴、金樱子、白术、黄芪、当归、覆盆子、肉苁蓉、何首乌(制)、车前子、甘草(炙)、熟地黄。药理研究表明,该药对实验性肾阳虚的小鼠肾上腺萎缩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
喘可治注射液
喘可治注射液说明书:药品名称:喘可治注射液分类:呼吸系统药物中成药镇咳、祛痰及平喘药剂型:2ml。喘可治注射液的药理作用: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支气管炎内膜的炎症反应,从而起到镇咳平喘、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喘可治注射液的适应证:温阳补肾,平喘止咳。主治肾虚挟痰证、哮证。
-
大灸法
大灸法是用艾炷在背部、腹部等广泛区域内施灸的方法。次灸腹部,患者仰卧,置放咸萝卜片时先以膻中穴为中心置放9片的大方形,鸠尾至神阙穴之间置放6片,神阙至曲骨之间置放5片,并在腹部沿正中线的两侧各放置2行,于各片上点火施灸,操作同背部。灸毕用三棱针点刺十宣穴出血,针刺三阴交以泻火气。
-
虚寒
虚寒为体内阳气虚衰所致的一种证候。多因素体阳虚,元阳不足,温煦功能减弱,或久病不愈损伤脏腑之阳而致。主要表现为面色 白、畏寒肢冷、腹痛喜按、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少气乏力、舌淡嫩、脉微或沉迟无力。治以温阳补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