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則 中醫治法 中醫學 中醫治療學
huǒ yù fā zhī
火鬱發之爲治療學術語。系治則之一[1]。出自《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王冰注:“火鬱發之,謂汗令疏散也。”火鬱,指熱邪鬱而內伏;發,發泄,發散[1]。如溫熱邪至氣分,症見身熱、心煩,口渴無汗,舌苔粗黃,須辛涼透達,使病人微汗,則氣分熱邪可以向外散發,亦即透衛泄熱[1]。又如火鬱抑於內,非苦寒沉降之劑可治,用昇陽散火湯使其勢窮則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