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杞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uáng qǐ yè

2 拼音名

Huánɡ Qǐ Yè

3 來源

藥材基源:爲胡桃科植物黃杞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 Wall.[E.chrysolepis Hance;E.wallichiana Lindl.

採收和儲藏:春、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4 形態

半常綠喬木,高10餘米。樹皮褐色,深縱裂;枝條細瘦,實心;裸芽疊生,有柄;全株被橙黃色盾狀腺體。偶數羽狀複葉,長12-25cm,小葉3-5對,少數1-2對;葉片革質,長橢圓狀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6-14cm,寬2-5cm,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偏斜,全緣,兩面光澤。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稀異株;雌花序1條及雄花序數條長而俯垂,形成一頂生的圓錐花序束;頂端爲雌花序,下方爲雄花序,或雌雄花序分開,則雌花序單獨頂生;雌花及雄花的苞片均3裂,花被片4,雄花無柄或近無柄,雄蕊10-12枚,幾無花絲;雌花有長約1-3mm的花柄,花被片貼生於子房,無花柱,柱頭4裂,稍外卷。果序長15-25cm,果實球形或扁球形,堅果狀,直徑約4mm,密生黃褐色腺體,外果皮膜質,內果皮骨質苞片託於果實基部,形成膜質狀果翅,中間果翅裂片長3-5cm,約爲兩側裂片的2倍。花期5-6月,果期8-9月。

5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1500m的山坡較乾燥的疏林中,耐旱耐瘠,爲次生林的常見樹種。

資源分佈分佈於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6 性狀

性狀鑑別 偶數羽狀複葉,具小葉片6-8片、通常不完整,小葉片多捲曲,展平後呈長橢圓狀披針形,或略呈鐮刀狀彎曲,長6-13cm,寬2-5cm,革質,全緣,上表面褐色或灰綠色,下表面淺灰綠色,主脈突出,側脈羽狀;小葉柄長約0.5cm。質脆,易破碎。氣微,味微苦。

顯微鑑別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各爲1列細胞,外部有角質層;表皮上可見盾狀腺毛。柵欄組織較窄,海綿組織較寬,細胞排列疏鬆。主脈維管束外韌型,上、下兩側均有中柱纖維束;韌皮部有的細胞含有深色內含物,導管單個或2-3個徑向排列。

7 性味

微苦;性涼

8 功能主治

清熱;止痛。主感冒發熱疝氣腹痛

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10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