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全國中草藥彙編》:黃牛茶
2.1 拼音名
Huánɡ Niú Chá
2.2 別名
2.3 來源
藤黃科黃牛木屬植物黃牛木Cratoxylon ligustrinum (Spach) Blume.,以根、樹皮、嫩葉入藥。根及樹皮全年可採,洗淨切碎,曬乾;葉春夏採集,晾乾。
2.4 性味
甘、微苦,涼。
2.5 功能主治
2.6 用法用量
3~5錢。也可作清涼飲料。
2.7 備註
(1)同屬植物毛葉黃牛木Cratoxylon dasyphyllum Hand.-Mazz.又稱紅芽木,形態相似,功效相同。
2.8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黃牛茶
3.1 出處
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3.2 拼音名
Huánɡ Niú Chá
3.3 英文名
Leaf of Shortstyle Cratoxylum
3.4 別名
黃芽木、 雀籠木。
3.5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Lour.)Bl.[Hypericum cochinchinense Lour.;Cratoxylum ligustrinum(Spach.)Bl.]
採收和儲藏:根、樹皮,全年均可採,洗淨,切碎,鮮用或曬乾;葉,春夏季採集,鮮用或晾乾。
3.6 原形態
黃牛木 灌木或小喬木,高2-10m。樹幹部有簇生的長枝刺。枝條對生,幼枝略扁,無毛,淡紅色。單葉對生,葉柄長2-3mm;葉片薄革質或紙質,橢圓形或長圓形,長5-9cm,寬2-3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邊緣全緣,兩面均無毛,上面綠色,下麪粉綠色,有透明腺點及黑點。聚傘花序有花1-3朵,腋生及頂生;總花梗長約1cm;花粉紅色,直徑約1cm;花梗長2-3cm;萼片5,橢圓形,全面有黑色縱腺條,果時增大;花瓣5,長爲萼片粗短;腺體3,盔狀,長約3mm,寬1-1.5mm,先端增厚反曲;子房上位,3室。蒴果橢圓形,長8-12mm,有宿存花萼。種子一側有翅。花期4-5月,果期6月以後。
3.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熱帶陽坡的次生林或灌叢中。
3.8 化學成份
3.9 性味
甘淡;微苦;涼
3.10 歸經
肺;胃;大腸經
3.11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化溼消滯;祛瘀消腫。主感冒;中暑發熱;泄瀉;黃疸;跌打損傷;癰腫瘡癤;嫩葉作清涼飲料;能解暑熱煩渴
3.12 用法用量
內服:根、樹皮煎湯,9-15g,鮮品15-30g;鮮葉適量,泡茶或煎汁含咽。
3.13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止血,消腫,去毒。治肚痛腹瀉,黃疸病。
2. 廣外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暑,化溼消滯。治感冒發熱,腸炎腹瀉,咳嗽聲嘶。嫩葉作茶,可預防感冒,痢疾。
3.14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