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鱗蓋蕨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uá nán lín gài jué

2 出處

始載於《中國植物誌》。

3 拼音名

Huá Nán Lín Gài Jué

4 英文名

Hance's Microlepia

5 別名

鳳尾千金草、青蕨

6 來源

藥材基源:爲碗蕨科植物華南鱗蓋蕨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icrolepia hancei Prant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全草,去雜質,洗淨,鮮用或曬乾

7 形態

陸生中型蕨類,植株高達1m。根莖灰棕色,橫走,密生灰棕色透明節狀長茸毛。葉疏生;葉柄長30-40cm,棕禾稈色或棕黃色;葉片草質,有灰色細毛,卵狀長圓形,長50-60cm,中部寬25-30cm,三回羽狀深裂;羽片10-16對,互生,相距8-10cm,柄短,有狹翅;羽片長三角形,中部的較大,長13-20cm,寬5-8cm,二回羽狀深裂;一回羽片5-7對,基部上側的長圓形,長約7mm,寬4-5mm,下側的近卵形,長約5mm,寬約3mm,向上漸短,基部下延,再向上即匯合成羽狀深裂的短尖頭,有鈍鋸齒;側脈纖細,羽狀分枝,沿葉脈疏生剛毛,葉軸、羽軸均略有灰色細毛。孢子囊羣小,圓形,生於小裂片基部上側近缺刻處;囊羣蓋膜質,近腎形,灰棕色,稍有毛。

8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林下溪邊溼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9 性狀

性狀鑑別 根狀莖圓柱形,表面密生有節的長茸毛。葉柄長30-40cm,棕黃色,其上密生有節的長茸毛;葉片卵狀矩圓形,長50-60cm,寬25-30cm,三至四回羽裂,草質,綠色或黃綠色,兩面沿葉脈有剛毛;葉軸及各羽軸略有灰色細毛,小羽片三角狀披針形,末回小裂片近斜方形,圓鈍頭,邊緣淺裂或粗齒狀;孢子囊羣位於裂片基部上側的近缺刻處,囊羣蓋近腎形,稍有毛。氣微,味微苦。

10 化學成份

含蕨素 A、 F、 K、 V。

11 性味

微苦;寒

13 功能主治

清熱;利溼。主黃疸型肝炎;流行性感冒風溼骨痛

14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15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微苦、性寒。有祛溼熱的功能。用於流感及黃疸型肝炎。

16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