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出處
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6 原形態
子實體呈不遠則球形,徑 1.5-4cm.新鮮幼嫩時灰褐色,成熟後淺煙色至烏黑色,子實體初期生地下。後半外露,表面貼生白色菌索,在於實體下部的如細根狀。包被緊密,單層,厚220-270μm.孢體內部深肉桂色,腔室迂迴呈迷路狀。有不規則空隙。腔壁近乳白色,厚60-120μm。孢體黑褐色。孢子透明微具淡褐色,長橢圓形,短棒狀,壁平滑,內含1-2枚油滴,(5-7)μm×(2.5-3)μm。
8 性味
淡;性平
12 摘錄
《中華本草》
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子實體呈不遠則球形,徑 1.5-4cm.新鮮幼嫩時灰褐色,成熟後淺煙色至烏黑色,子實體初期生地下。後半外露,表面貼生白色菌索,在於實體下部的如細根狀。包被緊密,單層,厚220-270μm.孢體內部深肉桂色,腔室迂迴呈迷路狀。有不規則空隙。腔壁近乳白色,厚60-120μm。孢體黑褐色。孢子透明微具淡褐色,長橢圓形,短棒狀,壁平滑,內含1-2枚油滴,(5-7)μm×(2.5-3)μm。
淡;性平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