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病名
hán shā
寒痧 病名。痧證之一。 ①指寒飲傷中,痧毒寒凝的病證。《痧脹玉衡·寒痧辨》:“若一有食積血阻於中,而服大寒之飲,則食不消、積不行、血不散,而痧毒反冰伏凝阻於中,未有得寧者矣,……是名寒痧。”先宜放痧,接服三備丸等方。 ②寒氣外襲所致之痧證《七十二種痧證救治法》:“寒痧,此係外受寒邪,寒氣入經,身發潮熱。治法,用錢刮兩臂臑穴、兩曲池穴,用針刺中魁、大骨空、小骨空穴。”方治以砂仁、粟梗、藿香、檳榔、燈心等煎服。參見痧條。 ③小兒發痧之一種。症見潮熱,指尖微冷,怕寒喜熱。多由臭氣入肺胃之經,感受寒邪而發。治宜溫中闢穢,刮臂臑、尺澤;針曲池、少商、委中。並用藿香、紫蘇、橘紅、青木香等味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