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山龍

中藥材 解毒 活血 中醫學 祛風活絡 補血法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uò shān lóng

2 英文參考

monkshoodvine root-bark[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豆科植物常綠油麻藤的根及莖葉·《中醫大辭典》·過山龍

過山龍中藥名,出自 清·劉士季《草木便方》,爲清·劉士季《草本便方》記載的牛馬藤之別名[1]

3.1 別名

過山龍、油麻血藤黎豆[2]

3.2 來源及產地

豆科植物常綠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 Hemsl.的根及莖葉[2]分佈雲南、四川、貴州、湖北、江西、浙江、福建[2]

3.3 性味

甘,溫[2]

3.4 功能主治

功在行血補血祛風活絡[2]。主治風溼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損傷痛經閉經貧血[2]

3.5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30g;或浸酒[2]

4 衛矛科植物南蛇藤的藤莖·《中醫大辭典》·過山龍

過山龍中藥名,出自《江西中藥》,爲《植物名實圖考》記載的南蛇藤之別名[2]

4.1 別名

過山風穿山龍過山龍[3]

4.2 來源及產地

衛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的藤莖[3]。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3]

4.3 性味

辛,溫[3]

4.4 功能主治

功在祛風,活血,解毒[3]。主治風溼痹痛,腰腿痛癱瘓四肢麻木閉經跌打損傷痢疾腸風痔漏,癰疽腫毒,毒蛇咬傷[3]

4.5 用法用量

煎服:15~24g[3]

4.6 運用

南蛇藤葉:治毒蛇咬傷,搗爛加白酒雄黃少許,調敷傷口周圍;瘡瘍皰疹,煎服並搗敷[3]

4.7 化學成分

葉含衛矛醇山柰苷、山柰酚-7-鼠李糖苷、槲皮素-3,7-二鼠李糖苷等多種黃酮苷[3]

5 葡萄科植物烏頭葉蛇葡萄的根皮·《*辭典》·過山龍

5.1 出處

《陝西中草藥

5.2 拼音名

Guò Shān Lónɡ

5.3 別名

葡萄蔓(《陝西中草藥》),草葡萄(《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5.4 來源

葡萄科植物烏頭葉蛇葡萄的根皮。全年可採,剝去表層栓皮,鮮用或幹用。

5.5 形態

落葉木質藤本。根外皮紫褐色,內皮淡粉紅色,具粘性。莖圓柱形,具皮孔,髓白色,幼枝被黃絨毛,卷鬚與葉對生。葉互生,廣卵形,3~5掌狀複葉;小葉片全部羽裂或不裂,披針形或菱狀披針形,邊緣有大圓鈍鋸齒,無毛,或幼葉下面脈上稍有毛:葉柄較葉短。聚傘花序與葉對生,總花柄較葉柄長;花小,黃綠色;花萼不分裂;花瓣5;花盤邊平截;雄蕊5;子房2室,花柱細。漿果近球形,直徑約6毫米,成熟時橙黃色。

5.6 生境分佈

多生於路邊、溝邊、山坡林下灌叢中、山坡石礫地及砂質地分佈陝西、甘肅、寧夏、河南、山東、河北、山西等地。

5.7 性味

《陝西中草藥》:"辛,熱。"

5.8 功能主治

《陝西中草藥》:"活血散瘀,消炎解毒,生肌長骨,除風祛溼。治跌打損傷骨折,瘡癤腫痛,風溼性關節炎。"

5.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外用:搗敷。

5.10 摘錄

《*辭典》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96.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3.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0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