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豆
《*辞典》:黎豆: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L D u别名:虎豆(《尔雅》郭璞注),狸豆(《纲目》),巴山虎豆、鼠豆(《植物名实图考》)。秋后果实成熟时采收。花柱丝状,通常有短柔毛。生境分布:安徽黄山有栽培。未测出生物碱、鞣质、皂甙。性味:《纲目》:甘微苦,温,有小毒。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
刺桐属
叶互生,有羽状小叶3片;小托叶腺体状;雄蕊10,单体或二体(9+1)子房具柄,有胚珠多数;属下物种翅果刺桐、刺毛黎豆、刺木通、刺桐、大巢菜、海南黎豆、灰叶、鸡冠刺桐、劲直刺桐、苦檀子、亮叶围涎树、龙牙花、龙芽花、南非刺桐、塞内加尔刺桐、台湾崖豆藤、象牙花、叶轴香豌豆、鹦哥花、云南刺桐、醉马豆
-
常春油麻藤
拼音名:Ch nɡChūnY uM T nɡ英文名:EvergreenMucunaStem别名:牛马藤、大血藤来源:为豆科植物常春油麻藤MucunasempervirensHemsl.的藤茎。顶端小叶卵形或长方卵形,长7~化学成份:种子(黎豆)含左旋多以巴(L-dopa)。功能主治:行血补血,通经活络。治关节风湿痛、跌打损伤、血虚、月经不调及经闭。
-
狗爪豆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GǒuZhuǎDòu别名:狗踭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白黎豆(《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龙爪豆、猫爪豆(《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猫豆(《广西药植名录》)。狗爪豆二至三两,炖猪腰子服。本药内服煎剂用量3~猫豆毒苷类似毒扁豆碱,抑制胆碱酯酶,产生副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
过山龙
豆科植物常绿油麻藤的根及茎叶·《中医大辞典》·过山龙:过山龙为中药名,出自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清·刘士季《草本便方》记载的牛马藤之别名。来源及产地:卫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的藤茎。主治风湿痹痛,腰腿痛,瘫痪,四肢麻木,闭经,跌打损伤,痢疾,肠风,痔漏,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
龙爪豆
拼音名:L nɡZhuǎD u别名:虎爪豆、猫爪豆、龙爪黎豆、狗爪豆来源:豆科龙爪豆Stizolobiumcochinchinense(Lour.备注:种子有毒,蛋经水泡处理后可食用,误服未经处理的龙爪豆种子,在30分钟~24小时可出现中毒症状:主要为神经系统和胃肠系统的症状,如头昏、头痛、瞳孔缩小、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
牛马藤
或浸酒服。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麻木,通经,经闭。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牛马藤:出处:出自《草木便方》拼音名:NiúMǎTénɡ英文名:EvergreenMucuna,RootorstemofEvergreenMucuna别名:过山龙、油麻血藤、牛肠藤、鸡血藤、老鸦枕头、牛麻藤、绵麻藤。
-
甲型杆状病毒属
中文名称:甲型杆状病毒属英文名称:Alphabaculovirus;多角体的表面具有多层结构的外膜,称多角体膜。核型多角体病毒粒子是由衣壳(Capsid)包裹着髓核(Core)构成核衣壳(Nucleocapsid),核衣壳外被有囊膜(Envelope)所组成。单核衣壳多角体病毒是在一个囊膜内只含有一个核衣壳,如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
NPV
中文名称:甲型杆状病毒属英文名称:Alphabaculovirus;多角体的表面具有多层结构的外膜,称多角体膜。核型多角体病毒粒子是由衣壳(Capsid)包裹着髓核(Core)构成核衣壳(Nucleocapsid),核衣壳外被有囊膜(Envelope)所组成。单核衣壳多角体病毒是在一个囊膜内只含有一个核衣壳,如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
黑血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血藤:别名:褐毛黎豆、肉麻绳、黑肉风、牛豆藤来源:豆科黑血藤MucunacastaneaMerr.,以老茎入药。生境分布:广东、海南。性味:涩,凉。功能主治:清肺热,止咳,舒筋活血。主治肺燥咳,咳血,腰膝酸痛,月经不调,贫血,萎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