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方歌括》

清 陳念祖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赤小豆當歸散

治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黑。若能食者。膿已成也。此方主之。並治先便後血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幹。)當歸(十分。)上二味。杵爲散。漿水方寸匕。日三服。歌曰眼赤黑變多般。小豆生芽曝令幹。豆取三升歸十分。杵調漿水日三餐。元犀按。此治溼熱侵陰之病。大抵溼變爲熱則偏重於熱。少陰君火厥陰主風木。中見少出火極似水之色。主以赤豆去溼清熱解毒。治少陰之病。當歸導熱養血。治厥陰之病。下以漿水。以和胃氣。胃氣少陰和。則爲火土合德。胃氣厥陰和。則爲土木無忤。微乎微乎。又按。或謂是狐惑病。或謂是陰陽毒病。然二者皆溼熱蘊毒之病。金匱列於二證交界處。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