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方歌括》

清 陳念祖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大青龍湯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此方主之。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杏仁(五十枚一本四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歌曰二兩桂甘三兩姜。膏如雞子麻黃。棗枚十二五十杏。無汗煩而且躁方。(一本。杏兩。爲細末。撲其身則汗止。)蔚按。太陽底面便是少陰少陰證本無汗。而煩躁少陰太陽俱有之。若太陽中風脈浮。寒爲太陽之本病。是標與本俱病也。太陽之氣主周身之毫毛太陽之經挾脊抵腰。身疼痛是經與氣並病也。風爲陽邪。病甚而汗不出。陽邪內擾。不可認爲少陰煩躁。以致議溫有四逆湯。議寒有黃連阿膠湯之誤。只用麻黃湯以發表。桂枝湯解肌。而標本經氣治法俱在其中。去芍藥者。惡其苦降。恐引邪陷入少陰也。加石膏者。取其質重性寒。紋理似肌。辛甘發散盡行於外而發汗。不留於內而寒中。方之所以入神也。下節言脈即不緊而緩。身即不疼而但重且有輕時。雖不若上節之甚。而無汗煩躁。審非少陰證。亦可以此湯發之。論雲無少陰證者。此者字承上節不汗出而煩躁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