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經大成》

清 黃庭鏡;鄧學禮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參蘇飲十二

仍即枳桔二陳加參、蘇、前胡木香、幹葛。外感內傷發熱頭痛嘔逆泄瀉,痰塞咳嗽眩暈嘈煩,此方主之。發熱頭痛外感也。餘症內傷也。外感解表,故用葛、蘇、前胡內傷宜補中,故用參、苓、術、草。其木香、枳、橘、枯梗、半夏,辛苦燥溼,清芬行滯,既足正乖異之氣,又以破痰飲之積,是大有助於前藥也。元戎謂此方治一切發熱皆效,或然。謂更入四物名茯苓補心湯,尤能治虛熱及吐衄便血,言過其實。詩曰∶參蘇飲藥是橘皮甘草前胡枳桔俱,苓葛木香半夏內傷外感用無虞。參前木去芎柴入,飲號芎蘇治亦如。香蘇散廣橘草,六經無症暫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