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外診簡摩》

清 周學海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舌部舌色內應臟腑篇

(附咽喉)胃足陽陰之脈,循喉嚨。胃足陽明之別,上絡頭項,合諸經之氣,下絡喉嗌。其病氣逆則喉痹卒喑。肝足厥陰之脈,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其病咽乾小腸手太陽之脈,循咽下膈。病則咽痛脾足太陰之脈,夾咽,連舌本,散舌下。病則舌本強痛。心手少陰之脈,從心繫上夾咽,病則咽乾。心手少陰之別,系舌本。其病虛則不能言。腎足少陰之脈,循喉嚨,夾舌本,其病舌幹咽腫膀胱足太陽之筋,入結舌本。腎足少陰之筋,結於枕骨,與足太陽之筋合。(按∶合則亦入結舌本矣。上出《內經》。)舌者,心之竅也。凡病俱見於舌。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胃,舌邊主肝膽,舌根主腎。(江筆花)舌之尖屬心經,中心至根屬腎經,兩旁肝膽,四邊脾經。(四邊謂中心之四圍,平面之處也。兩旁,謂極邊兩側,向外之處也。)鋪面白苔是肺經。(此謂本來自有之白苔也。)滿舌皆是胃經。又舌尖上脘所管,中心是中脘所管,舌根下脘所管。此舌上一定之部位也。(胡玉海傷寒一書》。)至論顏色,黃苔胃經黑苔脾經,紅苔膽經,紫紅苔腎經,苔上起楊梅刺焦乾,黑中有紅點者是肝經。再純黑亦是脾經,鮮紅有刺,亦是膽經,此各經一定之顏色也。其或黑與黃間,紅與紫呈,白與黃雜,紅與黑形。此兼經互呈之顏色也。(同上。)按∶苔無紅色,是舌質也。前人皆苔質不分,今特辨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