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童百問》

明 魯伯嗣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傷食瀉第六十八問

湯氏雲∶凡此瀉,不宜便補,先用消食藥,或用紫霜丸取其積盡,然後可補。經雲∶食瀉重,當取疳,虛用補虛。治食瀉與香橘餅子加減觀音散調中湯散以意加減。凡傷食瀉,不可即止,宜節飲食,當用進食丸取下食積令盡,次以錢氏加減益黃散,只一服可止,此乃切要治法然後異功散四君子湯調理,必取全安。有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如冷積釀瀉,用香樸散止之。白朮散以和氣調胃,調中散保安丸能止傷食瀉感應丸沉香煎三棱丸皆可服。

紫霜丸

見第三問。

香橘餅

治傷冷瀉利。木香青皮(炒)陳皮(各一錢)川厚朴薑汁炒)神曲(炒)麥芽(炒、各半兩)上爲末,蜜丸爲餅,紫蘇米飲調下。

全蠍觀音散

止吐瀉、截虛風。黃(蜜炙人蔘去蘆木香大粉草(炙)石蓮去心扁豆(炒黃、各一兩)白芷(七錢)白茯苓(去皮、一兩)全蠍(七錢)羌活(八錢)防風(八錢、去蘆天麻(八錢)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服,加姜棗煎

調中散

傷食瀉,凡此瀉不宜便補,先用食藥,或紫霜丸取其積盡,然後可補。經雲∶食瀉重、當取疳,虛用補虛,良醫明妙理,何慮疾難除。人蔘去蘆白茯苓白朮(炒)木香乾薑(炮)藿香香附子(炒、去毛砂仁(炒)甘草(炙)丁香(各一兩)上爲末,每服一錢,姜棗湯下,肚痛白湯大小以意加減。

進食丸

見第四十七問。

異功散

見第十七問。

四君子湯

見第十六問。

益黃散

見第八問。

生薑瀉心湯

傷寒、汗出解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黃連(半炒)甘草(半炙)人蔘乾薑(炮)黃芩(炒、各一兩半)半夏(湯泡、洗、一兩)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溫服

香樸散

見第六十問

白朮散

見第四十八問錢氏白朮散

保安丸

治小兒釀瀉、傷食瀉香附子(一兩)白姜(炮)青皮(去瓤)陳皮(去白)三棱(炮)莪術(炮)甘草(炙、各半兩)砂仁(一兩)上爲末,麥面糊丸綠豆大,每服三丸,白湯下。

沉香煎

見第八十四問。

三棱丸

見第八十四問。

杏霜丸

小兒食積作瀉,並痢症。杏仁(三兩、去皮尖、麩炒巴豆(一兩、去殼油、炒焦、卻入杏仁同炒)黃蠟(二兩、酒煮綿濾)百草霜(爲末二兩、用油六錢、炒勻)上將杏仁巴豆研極細,卻入百草霜令勻,溶蠟和丸如綠豆大。赤痢甘草湯白痢生薑湯,先進三、四服,腹脹者十餘服,效驗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