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

清 沈又彭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第十四節·發熱

沈堯封曰∶產後發熱,所因不同,當與證參看。感冒鼻塞,亦不可過汗,經有奪血無汗之禁,只宜芎歸湯;停食者噯腐飽悶,宜平劑消食;血虛發熱,無別證者,脈大而芤,宜歸、;陰虛者煩渴脈細,宜生地、阿膠;更有一種表熱裏寒下利清谷,煩渴惡熱,脈微細者,此少陰危證,宜四逆湯王孟英按∶暴感發熱,可以鼻塞驗之。苟胎前伏邪,娩後陡發者,何嘗有頭疼鼻塞之形證乎?雖脈亦有不即顯露者,惟舌苔頗有可徵∶或濃白而膩,或黃膩黃燥,或有黑點,或微苔舌赤。或口苦,或口渴,或胸悶,或溲熱。此皆溫溼、暑熱之邪內蘊,世人不察,再飲以糖酒生化湯之類。則輕者重而重者危。不遇明眼,人亦但知其產亡,而不知其死於何病,誤於何藥也。我見實多,每爲太息。其後條之乍寒乍熱,亦當如是諦察,庶免遺人夭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