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九十論》

宋 許叔微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兩手撮空證(八十六)

市人張某。年可四十。病傷寒大便不利。日晡發熱。手循衣縫。兩手撮空目直視急。更三醫矣。皆曰傷寒最惡證也。不可治。後召予。予不得已往診之。曰此誠惡候。染此者十中九死。仲景雖有證而無治法。但云脈弦者生。澀者死。況經吐下。難於用藥。謾以藥與。若大便得通。而脈強者。庶可料理也。遂用小承氣湯與之。一投而大便通利。諸疾漸退。脈且微弦。半月得瘥。論曰。或問下之而脈得弦者生。何也。答曰。金匱玉函經循衣摸牀。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熱譫語承氣湯與之。餘嘗觀錢仲陽小兒訣法。手循衣領。及亂捻物者。肝熱也。此證玉函列在陽明部。陽明胃也。肝有邪熱。淫於胃經。故以承氣湯瀉肝。而得強脈。則平而和。胃且堅不受。此百生之理也。予嘗謂仲景論。不通諸醫書。以發明隱奧。而專一經者。未見其能也。須以古今方書。發明仲景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