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許叔微
一婦人得傷寒數日。咽乾。煩渴。脈弦細。醫者汗之。其始衄血。繼而臍中出血。醫者驚駭而遁。予曰少陰強汗之所致也。蓋少陰不當發汗。仲景雲少陰強發汗。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而出。或從口鼻。或從耳目。是爲下厥上竭。此爲難治。仲景雲無治法。無藥方。予投以姜附湯。數服。血止。後得微汗愈。論曰。本少陰證。而誤汗之。故血妄行。自臍中出。若服以止血藥。可見其標。而不見其本。予以治少陰之本。而用姜附湯。故血止而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