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枝仁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uǎng zhī rén

2 出處

出自《四川中藥志

3 拼音名

Guǎnɡ Zhī Rén

4 英文名

Seed of Glabrousleaf Pittosporum

5 別名

芭豆、崖花子、土連翹山枝仁、榨木仁、公梔子、五牛子、爲龍子

6 來源

藥材基源:爲海桐花科植物光葉海桐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P.fortunei Turcz.]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摘果實曬乾,擊破果殼,取出種仁,再曬乾

7 形態

光葉海桐,常綠灌木,高2-3m。上部枝條有時輪生,全株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5-10mm;葉片薄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6-10cm,寬1-3.5cm,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呈楔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邊緣略呈波狀;中脈突出明顯。傘形花序1-4枝,生於小枝頂端,通常具花6-13朵;花黃色,徑約7mm;花梗長10-15mm,光滑;花萼基部聯合,5裂,裂片廣卵形,長2mm,光滑,邊緣有毛;花瓣5,分離,倒披針形,長8-10mm;雄蕊5,與花瓣互生,長4-7mm;子房長卵形,無毛,花柱長3mm,柱頭略增大。蒴果卵形或橢圓形,長2-2.5cm,3瓣裂,每瓣有種子約6顆,果皮薄,革質。種子大,近圓形,長5-6mm,紅色。花期4月,果熟期9月。

8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林間陰溼奪、山坡、溪邊。

資源分佈分佈於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9 性狀

性狀鑑別,種子呈不規則的微下凹的多面體,棱面大小各不相同,直徑3-7mm。外表呈棕色或紅紫色,少數呈棕褐色,光滑。質堅硬,不易粉碎,內心白色,嗅之有油香氣。以顆粒飽滿、色紅、香味濃、無果柄和果殼者爲佳。

10 性味

味苦;澀;性平

11 歸經

肺;脾;大腸經

12 功能主治

清熱利咽止瀉。主虛熱心煩口渴咽痛泄瀉痢疾

13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研末,1.5-3g。

14 各家論述

《四川中藥志》:清熱,止瀉,收斂。治咽痛下利後重,肢倦乏力

15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