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螺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uā luó

2 出處

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3 拼音名

Guā Luó

4 英文名

Whelk

5 別名

油螺、紅塔螺、紅螺

6 來源

藥材基源:爲渦螺科動物瓜螺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mbium melo (Solander)

採收和儲藏:4月、5月間用拖網採捕,去殼取肉,鮮用。

7 形態

瓜螺貝殼卵形或近球形,質 尚堅,一般高160-257mm,寬112-178mm,螺旋部極小,幾乎被體螺層包被,僅露出略呈乳頭狀的殼頂,有時且低於體螺層,體螺層則極度膨大。殼表被有黃褐色或污褐色殼皮,殼皮脫落後露出杏黃色的殼面。幼體時常具明顯的橫列紅褐色大型斑塊,成體常消失不顯。殼面較光滑,生長線細密。殼口大,卵圓形,內爲光亮的橘黃色,外脣弧形,薄,易破損;內脣稍厚,扭曲,緊貼於體螺層上。下部具4條明顯的皺褶。前溝短而寬,凹入,形成一大缺刻。無厴。足肥大,有花紋。

8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活於較深的淺海泥沙質海底。肉食性雌雄異體產卵期4-5月,角質卵囊黃褐色,長卵圓形,每囊一卵,一螺所產的卵囊都粘在一起,構成一個粗大的柱狀卵羣,高約230mm,徑約110mm,俗稱“紅螺塔”。卵孵化後,幼螺破囊而出。肉肥味美,可供食用。

資源分佈:我國分佈於東海、南海。

9 性味

味鹹;性平

10 歸經

肺;胃經

11 功能主治

清火明目。主眩暈目昏

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13 各家論述

《中國藥用動物志》:有制酸止痛、解熱的功能。主治胃痛、發燒等。

14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