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割治療法亦稱割脂療法。是在人體的一定部位或穴位處,用手術刀切開皮膚,取出少量皮下脂肪組織,或對局部給予適當刺激,以促進機體抗病能力而治療疾病的方法。本法爲生理上的刺激療法,不僅可以促進機體的分泌和代謝,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免疫能力,而且還能通過改變高級神經的活動,阻斷原有的病理條件反射。調整植物神經的功能,使某些功能性或病理性的疾病緩解治癒。民間早用此法治小兒疳症,近年來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凡內、外、婦、兒各科中的慢性病均宜應用,尤其對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有特效。局部麻醉後,用手術刀縱行切開皮膚約0.5~lcm,止血鉗分離切口,摘去黃豆或蠶豆大的脂肪組織,尚可配合埋藏療法埋植異物,縫合包扎即可。或者在切開皮膚後,將血管鉗伸入皮下,左右上下進行按摩刺激,使患者出現酸、麻、脹感,並向四周擴散。可7天割治1次。施術時,應注意不要損傷血管和神經,並注意防止污染發炎。應用割治法,對小兒疳症一般只割一次,但對支氣管哮喘等慢性病症,常須重複割治。
4 方法
以左手拇食兩指舒張按壓腧穴兩旁,右手持手術刀縱行切開皮膚,切口長約0.3~1.0cm左右;用血管鉗分離切口,使脂肪暴露,並摘除黃豆或蠶豆大的一塊脂肪組織;
再將血管鉗深入切口處皮下或控向周圍,進行滑動按摩,以使局部產生、脹、麻或四周擴散,呈傳導樣感覺。其刺激強度、感覺輕重,當依據病情性質和患者體質強弱而定;
每次割治1~2穴,兩次割治之間間隔7~10日,可在原部位上或另選穴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