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激强度
刺激强度(stimulationintensity)指针灸治疗时给予患者的刺激量。分强刺激、中刺激、弱刺激三种。主要由手法的轻重、刺入的浅深、针身的粗细、刺激频率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久暂等方面所决定。不同的刺激强度对机体可产生不同的效应,不同病员对同样强度的针灸刺激的反应也有所差异。
-
兴奋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一股指生物体产生兴奋的能力。能引起机体或其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称为刺激。兴奋性的指标强度-时间曲线可以全面地反映组织的兴奋性。测定的方法为先用持续时间较长的刺激求得基强度,然后将刺激强度固定为基强度的2倍,再改变刺激作用时间,测得刚能引起反应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即求得时值。
-
按摩
适应证:1.骨科软组织损伤、四肢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截肢、断肢再植术后、颈肩腰腿痛、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等。(3)滚法:半握拳,以小鱼际肌和第4、5掌指关节按压于治疗部位,利用前臂来回旋转带动腕关节作屈伸活动,使小鱼际肌、掌背外侧、第4、5指的掌指关节及其近端指节作滚动按压。其刺激强度较小。
-
感受器
另外还有一些在结构上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了的感觉细胞,它们以类似突触形式与神经末梢相连,如视网膜中的感觉细胞,耳蜗中的声波感受细胞等。至于在同一感觉类型的范围内,对刺激强度(或量)如何编码问题,目前认为感受器可通过改变相应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来反应刺激的强度。
-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周围神经损伤、后根病变、脊髓后角、后索、内侧丘系、丘脑投射系统及皮层感觉区的损害均可使相应部位躯体的深或浅感觉减弱或消失,由此可以引起长潜伏期或短潜伏期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改变。3.挠神经腕部背桡侧,刺激引起桡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反应。5.腓总神经刺激踝部背侧,引起趾背伸。
-
BAEP
名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适应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用于测定影响周围和脑干听觉通路的病变,如包括听神经瘤在内的小脑桥脑角压迫,多发性硬化以及涉及下段脑干的不同原因病变(血管性、炎性和肿瘤);导联连接使BAEP务正波向上。方法及内容:一般检查时,刺激用0.1ms的方波产生的短声,强度65dBHL,耳聋患者可加大。
-
刺激量定律
刺激量定律亦称乘积定律(德Produktgesetz)。不拘于刺激强度和持续时间,而引起生物体特定种类反应的刺激量的阈值常为恒定值。因为这时刺激的强度-时间曲线是直角双曲线,所以也有双曲线定律(德Hyperbelgesetz)之称。光刺激时,此定律与光化学上的Bunsen-Roscoe定律相一致。
-
乘积定律
刺激量定律亦称乘积定律(德Produktgesetz)。不拘于刺激强度和持续时间,而引起生物体特定种类反应的刺激量的阈值常为恒定值。因为这时刺激的强度-时间曲线是直角双曲线,所以也有双曲线定律(德Hyperbelgesetz)之称。光刺激时,此定律与光化学上的Bunsen-Roscoe定律相一致。
-
刺激阈值
刺激阈值是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在反射活动中,阈值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在复杂行为中,阈值则受各种环境条件和动物生理状况的影响。另一方面,长时间未发生的行为非常容易被释放,释放这种行为的刺激强度会变得非常小。空放行为是一种无刺激行为释放,是达不到该种行为目的的一种行为。
-
皮肤针
硬柄皮肤针和软柄皮肤针的持针姿势叩刺部位:皮肤针的叩刺部位,一般可分循经叩刺、穴位叩刺、局部叩刺3种:(1)循经叩刺:是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可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名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适应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用于测定影响周围和脑干听觉通路的病变,如包括听神经瘤在内的小脑桥脑角压迫,多发性硬化以及涉及下段脑干的不同原因病变(血管性、炎性和肿瘤);导联连接使BAEP务正波向上。方法及内容:一般检查时,刺激用0.1ms的方波产生的短声,强度65dBHL,耳聋患者可加大。
-
F反射测定
提示F波的兴奋是先离开肌肉记录电极而朝向脊髓,然后再由前角细胞回返到远端记录电极。因此中枢段的传导速度见下公式:F(F波潜伏期),M(M波潜伏期),临床常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腕和肘刺激,腓神经的踝和膝部刺激。D即表面距离,上肢由刺激点到C7棘突,其间经过腕部和锁骨中点,下肢由刺激点经膝和股骨大转子到T12棘突。
-
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觉阈限用来度量感受性的大小。差别阈限(DL),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阈限作为一种反应过渡到另一种反应过渡到另一种反应的物理维度上的界限,它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在一个过渡区内变化着的,需要经过多次测量才能确定的统计值。
-
痛觉
刺激强度随刺激面的大小、身体部位等而异,痛觉感受性(痛阈)有着显著的个体差异。但是鱼类和头足类,当遇有伤害性刺激时,会产生逃避和防御运动、体色变化、放出墨汁等反应,这也认为是一种学习效应,由此可推定痛觉是存在的。慢痛为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潜伏期长,可持续长达数秒或更长。传导慢痛的主要为C类无髓纤维。
-
电针的刺激参数
电针的刺激参数是指使用电针仪应掌握的有关物理量。一般包括电针波形、波宽、波幅、节律、持续时间及电针刺激强度,其中频率、刺激强度、波形、持续时间尤为重要。
-
神经—肌电图
神经-肌电图的定义:广义肌电图包括常规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检测(NCS)、重复神经电刺激(RNS)、F波、H反射、瞬目反射(BR)、单纤维肌电图(SFEMG)、运动单位计数、巨肌电图等。c)针电极检查会有疼痛等。b)正中神经:近端刺激点置于肱骨内上髁上方,远端刺激点在腕横纹中点,记录电极置于手拇短展肌;
-
刺激试验
刺激试验指根据给药途径的不同,观察组织与药物接触后产生刺激反应的情况,然后对刺激反应和刺激强度作出判断和评价。在药物研究中属毒理学研究范畴。如皮肤刺激试验,即观察药物与皮肤接触后有无红斑、水肿等刺激反应及刺激强度,然后对药物作出评价。
-
神经-肌电图
神经-肌电图的定义:广义肌电图包括常规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检测(NCS)、重复神经电刺激(RNS)、F波、H反射、瞬目反射(BR)、单纤维肌电图(SFEMG)、运动单位计数、巨肌电图等。c)针电极检查会有疼痛等。b)正中神经:近端刺激点置于肱骨内上髁上方,远端刺激点在腕横纹中点,记录电极置于手拇短展肌;
-
神经-肌电图
神经-肌电图的定义:广义肌电图包括常规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检测(NCS)、重复神经电刺激(RNS)、F波、H反射、瞬目反射(BR)、单纤维肌电图(SFEMG)、运动单位计数、巨肌电图等。c)针电极检查会有疼痛等。b)正中神经:近端刺激点置于肱骨内上髁上方,远端刺激点在腕横纹中点,记录电极置于手拇短展肌;
-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概述: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是测定冲动在运动纤维上传导的一种方法。适应证如下:1.周围神经损伤。禁忌证:无特殊禁忌证。(2)由刺激开始到出现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包括近端刺激潜伏期和远端刺激潜伏期。(2)尺神经:刺激点:锁骨上窝Erb点、腋窝、肘部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间、腕部掌横纹尺侧缘。
-
GBZ/T 240.5—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5部分: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40.5—2011《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第5部分: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Proceduresandtestsfortoxicologicalevaluationsofchemicals—Part5:Acuteeyeirritation/corrosiontest)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1年08月19日发布,自2012年03月01日起实施。
-
针麻诱导
针麻诱导指在针刺麻醉手术之前,预先进行一段时间的针刺,使机体逐步进入适应和麻醉状态的过程。针麻与药麻的作用原理不同,它是通过动员机体的调整功能而产生镇痛作用,包括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的这种调整功能的实现,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过程。普通诱导是对所有穴位按照穴位处方顺序普遍运针,时间稍长;
-
电针刺法
电针刺法是用电针器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经络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毫针的刺激与电的生理效应的结合。以G6805型治疗仪为例:基本结构:由电源、方波发生器、控制部分、脉冲主振部分和输出电路所组成。特点:可以精确选择脉冲电波型和刺激强度,维持较长时间针感,减少手法捻转的工作量,普遍为病者所接受。
-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查
概述: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是刺激躯体神经时,在中枢记录的神经电位。操作名称: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查适应证:诱发电位检查适应证如下:1.周围神经损伤。禁忌证:无特殊禁忌证。刺激强度接近运动阈。方法:1.耐心向患者解释,消除害怕心理,以期更好的合作。当N20延长,N11、N13、N14消失,多考虑为多发性硬化。
-
F波
概述:F波是测定兴奋波在运动神经元的纤维上往返传导的速度。禁忌证:无特殊禁忌证。2Hz、超强刺激。方法:1.方法F波是以超强电量刺激运动神经,在其支配的远端肌肉上记录到出现M波后潜伏期较长、变异大的动作电位。(2)F波传导时间=(3)F波的传导速度=注意事项:1.测试前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确定检查部位。
-
电针术
名称:电针术适应证:电针术适用于各种较顽固的损容性疾病,面颈部皱纹。2.电针治疗仪在使用前必须先将输出强度旋钮调至零位(无输出),再将电针治疗仪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两根毫针上,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也可不分正负极,将两根导线任意接在两支针柄上。刺激量的大小以就医者能耐受的强度为宜。
-
皮肤针术
名称:皮肤针术别名:梅花针术适应证:皮肤针(梅花针)术适用于脱发,摄领疮。若辨证取经配穴扣刺,可用于各种损容性疾病。方法:1.针具及皮肤消毒后,针尖对准所选部位,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头垂直叩击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如此反复叩刺,50~3.叩刺时要快刺、弹刺、平刺,不能慢刺、压刺、斜刺、拖刺。
-
电刺激治疗
操作名称:电刺激治疗适应症:电刺激治疗适用于癔症性瘫痪。上肢近端可选曲池或手三里,远端可选内关或合谷。下肢近端可选足三里或阳陵泉,远端可选涌泉或三阴交。注意事项:1.电刺激量一般大于针的刺激量,使用前应充分的向患者说明,并耐心解释电刺激的良好作用。
-
双刺法
双刺法为眼针针刺法之一。指在同一穴区内,连续刺入两针,以增加刺激强度,加强疗效操作方法。
-
眶内眶外配合刺法
眶内眶外配合刺法为眼针针刺法之一。又称表里配合刺法。是指于所选取的穴区内,在眶内、眶外各刺一针,以增加刺激强度,加强疗效的操作方法。
-
耳麻
概述:耳针麻醉(earacupunctureanesthesia)是通过刺激耳穴达到镇痛作用,以施行手术的一种针刺麻醉方法。选穴:通常除了按心藏神,肺主皮毛的藏象学说选取耳部神门穴和肺穴为各种手术的基本穴外,还根据手术部位和有关脏腑选取耳部相应刺激点,如胃切除选胃穴,脾切除选脾穴等。刺激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
割治疗法
是在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处,用手术刀切开皮肤,取出少量皮下脂肪组织,或对局部给予适当刺激,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而治疗疾病的方法。7日后拆线;每次割治1~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取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掌6(大陵穴向掌心方向移1.5cm处)、掌7(神门穴向无名指、小指间方向移1.5cm处)。
-
割脂疗法
是在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处,用手术刀切开皮肤,取出少量皮下脂肪组织,或对局部给予适当刺激,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而治疗疾病的方法。7日后拆线;每次割治1~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取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掌6(大陵穴向掌心方向移1.5cm处)、掌7(神门穴向无名指、小指间方向移1.5cm处)。
-
中刺激
中刺激为针灸术语。即针法刺激强度的分类。指针灸刺激量介于强、弱刺激之间。一般施中等强度的提插、捻转手法,使病人感觉明显但不强烈,有时针感也可向远处传导或扩散。艾灸则用中等量的艾炷灸或艾条熏灸。
-
情调
情调(sentiment)通常指同感觉、知觉等相联系的情绪体验,也称感觉、知觉的情绪色调。情调由刺激性质、刺激强度、主体需要、过去经验,乃至世界观等主客观因素决定。研究视听觉与知觉的情调有实际意义,各种建筑物、机器、运输工具的色彩引起的愉快或不愉快的情调,可能对工作效率及劳动者的自我感觉发生明显的影响。
-
补色律
补色律(lawofcomplementarycolors)色光混合三定律之一。例如红和蓝绿,黄和蓝,橙和青,绿和紫色等等。1931年国际照明会议建议用下列公式计算互补色的光波波长。当两个补色光波同时作用眼睛时,有时并不能得到无彩色的视觉,这时需要调整两色的刺激强度,使它们之间达到适当的比例。
-
局部电位
局部电位是一个阈下刺激时,膜上被激活的Na通道较少,受刺激的局部去极化微弱,且达不到阈电位水平,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这种局部去极化称局部电位、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连续给予数个阈下刺激或相邻膜上同时受到数个阈下刺激时,局部电位通过时间总和或空间总和达到阈电位可引起动作电位。
-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刺激形式,转变成为相应的传入神经末稍或感受细胞的电反应,前者称为发生器电位(generatorpotential),在后者称为感受器电位(receptorpotential)。在其他一些研究过的感受器,也看到了类似的两种信号转换机制。
-
感受阈值
感受阈值即刚能引起主观感觉或细胞电活动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
-
低频脉冲治疗机
临床应用时,应根据病位、病情选择电极(种类和大小),波形(密波、疏波.疏密波、断续波等)、刺激强度(强、中、弱),治疗时间和疗程。低频脉冲治疗机对神经系统和肌肉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故常用来治疗这些系统的疾患。中医临床常用低频脉冲电流直接刺激穴位,或通过毫针刺激经络、腧穴,以对多种疾病进行治疗。
-
脉冲电针
然后根据治疗的需要,选择连续波(分疏波和密波)、疏密波或断续波,以及选用弱、中、强的刺激强度和治疗时间。脉冲电针对神经系统有调整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松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临床应用范围很广,一般能用针刺治疗的疾病基本上也可用脉冲电针进行治疗。
-
穴位刺激结扎疗法
概述:穴位刺激结扎疗法为在针灸穴位上行手术切开并刺激与结扎少量组织的治疗方法。取出血管钳后,以持针器夹住带有羊肠线的大号缝皮三角针由切口处刺入,由穴位下方穿过,于穴位对侧1.5厘米处穿出皮肤,然后回过来再由出针孔刺入,经穴馒上方穿过,于原入口处出针,将两线头拉紧打结,剪去线头后把线埋入切口深处。
-
穴位埋藏疗法
穴位埋藏疗法亦称埋植疗法。各种动物组织(如兔脑垂体,狗的脾脏,猪、羊、马、鸡的肾上腺等)、各种药物、不锈钢圈、塑料片等均可作为埋藏物(埋入羊肠线者,称埋线疗法)。用血管钳按摩穴位数次,根据病人耐受性及病情决定按摩刺激强度。然后把要埋藏的物品放入,皮肤缝合二针,切口消毒,消毒纱布包裹胶布固定。
-
诱发电位
概述:诱发电位是给予受检者某种诱发刺激后,从受刺激的感觉器官以诱发反应的神经发放形式沿特定的神经通路向中枢传递。3.检查前一天洗净头皮,忌用头油等。方法:1.体感诱发电位:系指给皮肤或末梢神经以刺激,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经脊髓、丘脑传入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感觉区,在刺激的对侧头皮相应部位记录到的电活动。
-
梅花针术
名称:皮肤针术别名:梅花针术适应证:皮肤针(梅花针)术适用于脱发,摄领疮。若辨证取经配穴扣刺,可用于各种损容性疾病。方法:1.针具及皮肤消毒后,针尖对准所选部位,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头垂直叩击在皮肤上,并立即提起,如此反复叩刺,50~3.叩刺时要快刺、弹刺、平刺,不能慢刺、压刺、斜刺、拖刺。
-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名称: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概述: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又称电体操疗法。有的仪器有自控断续装置。5min,肌肉收缩10~如患者感觉电极下有局限性疼痛或烧灼感,应即调节电流至零位,中断治疗进行检查,检查电流强度是否过大,电极衬垫是否有滑脱、导线夹有否裸露直接接触皮肤,局部皮肤有否烧伤。
-
透针
透针为刺法名。亦称透刺法。指将针按一定方向透达某部或某穴,即一针多穴的刺法。又称透针法、透穴法。其法为刺入某穴后,将针尖刺抵相邻近的穴位,但不可穿透皮肤,如地仓透颊车,条口透承山,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等。在王国瑞撰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及吴昆的《针方六集》中均有记载,对针灸临床有很大的影响。
-
兴奋学说
对具有接受刺激的细胞通电时,在电流出入的细胞膜的内外产生离子的极化,待极化达到某种限度以上,便引起兴奋。药物对各孔道的作用是不同的,Na孔道、K孔道和Ca孔道可分别为河豚毒素、四乙胺盐和Mn2的特异作用所抑制。
-
眼电生理检查
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适应症需评估视网膜功能的各种疾病,如遗传性眼底病如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锥体细胞功能不全、先天性黑朦、各种原因的夜盲症、视网膜变性或脱离、视神经萎缩、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视网膜血循环障碍等疾病。(3)全视野ERG只适用于较弥散的累及神经节细胞之前的眼底病;
-
听觉中期反应
名称:听觉中期反应(middlelatencyresponse,MLR)适应症:听觉中期反应用于测定脑干以上听觉通路的病变,如包括中脑至初级听觉皮层在内的多发性硬化等不同原因的病变(脱髓鞘性、血管性、炎性和肿瘤);方法:对检查室和患者的要求参见耳蜗电图和脑干诱发电位的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