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膿腫的超聲診斷技術

醫學影像學 手術 化驗及醫學檢查 診斷學 醫療技術名 超聲診斷技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é xià nóng zhǒng de chāo shēng zhěn duàn jì shù

2 概述

橫膈以下肝與結腸之間統稱膈下區,相當於肝周圍區。由肝臟分爲肝上及肝下兩個間隙;鐮狀韌帶將肝上間隙分爲右上及左上間隙。此外還有腹膜外間隙。肝圓韌帶靜脈韌帶將肝下間隙分爲右下與左下兩間隙。發生在這些區的膿腫膈下膿腫

4 適應

膈下膿腫的超聲診斷技術適應證如下:

1.肝、脾、消化管、腹腔病變手術後。

2.胃、腸、膽囊闌尾炎或臟器化膿性病穿孔,引起侷限性或瀰漫性腹膜炎,腹盆腔積液、積膿。

3.腹部臟器外傷感染

4.患者有上述病史,在出現高熱、上腹部疼痛脹痛不適、叩擊痛時,應檢查有否膈下膿腫

5 禁忌

一般無特殊禁忌證。

6 準備

1.填寫申請單  逐項認真填寫申請單,提供臨牀資料,掌握超聲檢查適應證,提出檢查要求。

2.向患者說明檢查的必要性  解釋檢查的過程,說明可能出現的不適和反應,取得患者和家屬的同意與合作。

3.檢查室應安靜、整潔、安全,並配有暗色窗簾。

4.啓動儀器,調節儀器的分辨率,以保持顯像清晰。

5.明確超聲檢查重點

7 方法

1.使用常規腹部超聲儀,探頭頻率2.5~5.0MHz。

2.受檢者取平臥位。聲束於右、左肋緣下指向橫膈膜;探頭先與腹壁平行,然後緩慢弧形向下轉動至垂直腹壁,觀察橫膈膜與肝、脾上緣之間肝上間隙,以及肝、腎和脾、腎之間的肝下間隙。

3.探測側面、背部,受檢者取左側或右側臥位,探頭於左、右季肋部腋中線、腋後線或肩胛線區域,觀察肝臟上、下間隙。

4.檢查內容

(1)橫膈與肝、脾上緣之間出現梭形、月牙形,或不規則形液性無回聲區;多爲單側,偶有雙側同時出現。注意液性暗區是否侷限,抑或向下延伸至肝腎或脾腎之間。

(2)液性暗區內可有點狀、斑片狀或絮狀的中強回聲。膈下膿腫未完全液化時呈現較密中小點狀回聲,需連續觀察,注意有無膿腫形成。慢性者邊緣較明顯,回聲不均勻。

(3)呼吸時病側橫膈活動減弱或消失;較大的膈下膿腫,其肝或脾的膈面可受壓。

(4)膈下膿腫是否伴有同側胸腔積液

8 注意事項

1.少量膈下積液、積膿不易顯示,可取頭低足高位使液體集中。

2.左側膈下積液應與胃內液體鑑別,飲水後出現液氣泡則爲胃腔

3.注意與肺下或心包積液鑑別。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