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蘆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āo lú

2 《*辭典》:皋蘆

2.1 出處

本草拾遺

2.2 拼音名

Gāo Lú

2.3 別名

過羅、拘羅、物羅(《南越志》),瓜蘆(陶弘景),苦艼(《南越筆記》)。

2.4 來源

山茶科植物皋蘆的葉。

2.5 形態

常綠灌木,全體與茶相似,惟枝幹較粗大。葉長橢圓形,長10~15釐米,寬5~7釐米,鋸齒緣。花腋生,白色,比茶花略大;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數;子房上位;花梗長。蒴果扁圓形。花期秋季。

2.6 生境分佈

分佈雲南、四川等地。

2.7 性味

陶弘景:"苦澀。"

②《綱目》:"苦,平,無毒。"

2.8 功能主治

頭痛煩熱,喉痛,淋病

①《本草拾遺》:"煮爲飲,止渴明目,除煩,不睡,消痰。"

②《海藥本草》:"通小腸,治淋,止頭痛煩熱。"

③《綱目》:"噙咽清上膈利咽喉。"

2.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

2.10 注意

《綱目》:"胃冷者不可用。"

2.11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