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毒
无毒为中药学术语。指药物无攻邪作用。无毒为性味和平者,多属调理扶正之品。《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
缓方
方剂学·缓方:缓方为方剂学七方之一,指方剂之和缓者。有气味薄之缓方,盖药气味薄则长于补上治上,比至其下,药力已衰,故补上治上,制之以缓…”如补法中的四君子汤。主要表现为用具有补益强壮性质的穴位,增强自身免疫能力,扶正祛邪,或用穴较多,互相制约,单独直达的力量较小,或用穴适中。
-
菾菜根
《*辞典》:菾菜根:出处:《纲目》拼音名:Ti nC iGēn别名:出莙荙儿、莙荙根(《饮膳正要》)。基生叶矩圆形,长20~生境分布:我国普遍栽培,以东北及内蒙古栽培较多。药理作用:根有通经作用,其有效成分称甜菜素,可能即甜菜碱,对牲畜无毒;全草对猫蛔虫有效,它不含芸香甙,也无抗菌作用。
-
抗氧抗腐剂
用于制造燃料、颜料等。用途:有机硫化物抗氧剂吩噻嗪(硫叉二苯胺、硫氮杂蒽)可用作高温润滑脂的抗氧化添加剂,添加量一般为0.3%--1.0%。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白色絮状结晶固体,略有甜味,无毒,可燃,熔点40℃,相对密度0.975,优良的辅助抗氧剂,与主抗氧剂并用,广泛用于聚丙烯、聚乙烯、ABS树脂及合成橡胶中。
-
铁针
指以熟铁为原料制成的医用针具。《汉书·广川王传》:“以铁针针之。”《聚英·卷三铁针》:“武按《本草》柔铁即熟铁,有毒;参见马啣铁针:马啣铁针为古针具名。《针灸聚英》卷三、铁针条载:“《本草》云:马啣铁无毒。《日华子》云:古旧铤者好,或作医工针也。”
-
莎木面
原形态:西谷椰子,又名:莎木(《本草拾遗》),沙孤(《东西洋考》)。叶为羽状,颇似椰子。生境分布:南洋群岛一带多栽培。淀粉晒至未十分干燥时,破碎后纳诸布袋中,摇成细粒,再行晒干,即为西国米。性味:甘,温。①《海药本草》:平温,无毒;功能主治:温中健脾。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①《本草拾遗》:温补。
-
椰子水
概述:椰子汁为棕榈科植物椰树的果实椰果的抽取汁液。椰汁还有强心、利尿、驱虫、止呕止泻的功效。椰子水的食疗功效:椰子味甘、性温、无毒,入胃、脾、大肠经;具有止消渴,益发令黑(需涂头)、补益脾胃、生津利水、杀虫消疳之功效;可用于治吐血水肿、去风热、暑热烦渴、吐泻伤津、浮肿尿少、小儿疳积、绦虫等症。
-
甲硝唑氨酸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对肺鳞癌、腺癌有肯定的提高近期疗效的作用。血浆消除半衰期为34.7小时。用量用法:静脉注射:于放疗开始时剂量用20mg/(kg·次),2次/周,静注后0.5~注意事项:治疗量时对正常细胞无毒,使用过程中无毒副反应,不增加放疗并发症。
-
尖喙蛇
中文名:尖喙蛇拉丁名:RhynchophisboulengeriMocquard,1897俗名:锥吻蛇中文目名:有鳞目,蛇亚目中文科名:游蛇科中文属名:尖喙蛇属采集描述:赵尔宓等,中国动物志爬行纲第三卷有鳞目蛇亚目,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P.138-139李金荣等,后毒牙类毒蛇,蛇志JOURNALOFSNAKE,2007年第19卷第3期。顶鳞2枚,细长;
-
樱桃叶
《*辞典》:樱桃叶:出处:《唐本草》拼音名:YīnɡT o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樱桃的叶片。性味:甘苦,温。功能主治:温胃,健脾,止血,解毒。治胃寒食积,腹泻,吐血,疮毒。附方:①治腹泻,咳嗽:樱桃叶及树枝,水煎服。将上药煎水坐浴,同时用棉球(用线扎好)沽樱桃叶水塞阴道内,每日换一次,半月即愈。
-
希莶
希莶释名亦名希仙、火锨草、猪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气味苦、寒、有小毒。夏日采莶枝、叶,洗净,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捣碎为末,加炼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用莶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共研为末。4、疔疮发背。用莶草、五叶草(五爪龙)、小蓟、大蒜等分,捣烂,加热酒一碗,榨汁服下,得汗即效。
-
黄粱米
《*辞典》:黄粱米:出处:《别录》拼音名:Hu nɡLi nɡMǐ别名:竹根米(《千金 食治》),竹根黄(《唐本草》)。植物形态详粟米条。性味:①《别录》:甘,平,无毒。功能主治:和中,益气,利尿。治呕吐泄泻。②《日华子本草》:去客风,治顽痹。③《纲目》: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
鲩鱼
《*辞典》:鲩鱼: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Hu nY 别名:鯶鱼(《尔雅》郭璞注),鰀鱼(《纲目》),混子(《中国经济动物志 淡水鱼类》)。背鳍及臀鳍均无硬刺。生境分布:我国南北各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均有分布。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胃。②《医林纂要》:平肝,祛风,治痹,截疟。治虚劳及风虚头痛,截久疟。
-
食性
食性为养生学术语。指食物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性能。包括食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升降浮沉、归经、主治、配伍、禁忌、用量、用法及食物的产地、采集、贮藏、加工、烹调等。与“药性”理论相似。
-
工程塑料
塑料是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一般含有填料、增塑剂等添加剂,在一定条件下可塑制成型,通常条件下能保持固定形状的材料。工程塑料常指综合性能好(电绝缘性好、强度高、化学性能稳定、耐摩擦等),可以作为工程材料和代替金属用的塑料,其中主要有聚酰胺、ABS、聚碳酸酯等。主要有聚甲醛、聚酰胺、聚碳酸酯、ABS塑料等。
-
海棠果
CrabApple海棠果为蔷蔽科植物西府海棠的果实。海棠果的别名楸子、海红海棠果的营养价值1.生津止渴:海棠含有糖类、多种维生素及有机酸,可帮助补充人体的细胞内液,从而具有生津止渴的效果;有生津止渴,健脾止泻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食积腹胀,肠炎泄泻以及痔疮等病症。《饮膳正要》:“酸甘平,无毒,治泄痢。”
-
苦菜花子
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拼音名:KǔC iHuāZǐ来源:为菊种植物苦苣菜的花及种子。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治:①《本草衍义》:花:去中热,安心神。②汪颖《食物本草》:黄疸疾,连花子研细二钱,水煎服,日二次。
-
榉树叶
《*辞典》:榉树叶:出处:《唐本草》拼音名:JǔSh Y 来源:为榆科植物大叶榉树或其同属植物的叶。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冷,无毒。②婉可成《食物本草》:味苦,寒,无毒。功能主治:①《唐本草》:嫩叶,挼贴火烂疮有效。①《日华子本草》:治肿烂恶疮,盐捣罯。②姚可成《食物本草》:作饮凉心肺;挼贴火丹。
-
金樱花
《*辞典》:金樱花: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JīnYīnɡHu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花朵。性味:酸,平。②《纲目》:酸涩,平,无毒。功能主治:①《日华子本草》:止冷热痢,杀寸白、蛔虫等。②《现代实用中药》:治遗精、遗尿,小便频数,久泄泻,慢性衰弱性虚汗出,及妇人子宫内膜炎分泌带下。
-
苦蘵根
《*辞典》:苦蘵根:出处:《江西民间草药》拼音名:KǔZhīGēn来源:为茄科植物苦蘵的根,夏、秋采取。性味:《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寒,味苦,无毒。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治水肿腹胀,黄疸,热淋。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除湿清热,利尿通淋,止咳化痰。(《湖南药物志》)③治唇疔:苦蘵根捣烂取汁,冲米泔水服。
-
苦蘵果实
《*辞典》:苦蘵果实:出处:《江西民间草药》拼音名:KǔZhīGuǒSh 来源:为茄科植物苦蘵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取。性味:《扛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平,味酸,无毒。功能主治:治牙痛,天疱疮,疔疮。(《湖南药物志》)②治天疱疮:苦蘵果实放瓷碗内杵烂,纱布包卷,绞取汁,搽患处,一日三、四次。
-
苦竹笋
《*辞典》:苦竹笋: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KǔZh Sǔn别名:苦笋(《食疗本草》)。性味:①《纲目》:苦甘,寒。②《本草求原》:苦,寒,无毒。功能主治:清热,除湿,利水,明目。③《食医心镜》:理心烦闷,益气力,止渴,主消渴,利水道,下气,理风热,脚气,蒸煮食之。④汪颖《食物木草》:治出汗,中风失音。
-
辣椒茎
《*辞典》:辣椒茎:出处:《重庆草药》拼音名:L JiāoJīnɡ别名:海椒梗来源:为茄科植物辣椒的茎。性味:味辛,性热,无毒。功能主治:除寒湿,逐冷痹,散瘀血凝滞。治风湿冷痛,冻疮。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
-
苦瓜子
《*辞典》:苦瓜子:出处:《纲目》拼音名:KǔGuāZǐ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种子。化学成份:含水分8.6%,灰分21.8%,纤维19.5%,碳水化物16.4%,脂肪油31.0%。油中含丁酸1.8%,棕榈酸2.8%,硬脂酸21.7%,油酸30.0%,α-桐酸43.7%。功能主治:①《纲目》:益气壮阳。
-
苦瓜藤
《*辞典》:苦瓜藤: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KǔGuāT nɡ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茎。性味:苦,寒。②《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无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痢疾,疮毒,牙痛。治火牙痛,外洗疮毒。②《陆川本草》:治小儿胎毒。红痢煎水服,白痢煎酒服。(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酒饼叶根
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JiǔBǐnɡY Gēn来源:为番荔枝科植物假鹰爪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性味:辛,平,无毒。功能主治:浸酒,治风湿性关节炎,肠胃寒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
-
李树胶
《*辞典》:李树胶:出处:《纲目》拼音名:LǐSh Jiāo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树脂。在李树生长繁茂的季节,收采树干上分泌的胶质,晒干,除去杂质。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功能主治:《纲目》:治目翳,定痛消肿。附方:透发麻疹:李树胶五钱。(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摘录:《*辞典》
-
李树叶
《*辞典》:李树叶: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LǐSh Y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李的叶。性味:①《日华子本草》:平,无毒。①《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痁疾,惊痫,作浴汤。②《滇南本草》:治金疮水肿。③《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镇咳。(《千金方》李叶汤)②治恶刺:李叶、枣叶捣绞取汁,点之。
-
栗荴
《*辞典》:栗荴:出处:《纲目》拼音名:L Fū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内果皮。性味:《纲目》:甘,平,涩,无毒。功能主治:治瘰疬,骨鲠。附方:①治栗子颈:栗蓬内膈断薄衣(栗荴),捣敷之。(姚可成《食物本草》)②治骨鲠在咽:栗子内薄皮(栗荴)烧存性,研末,吹入咽中。
-
栗花
《*辞典》:栗花:出处:《日用本草》拼音名:L Huā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花。化学成份:花含精氨酸。性味:①《滇南本草》:性微温,微苦涩。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涩,无毒。功能主治:治泻痢,便血,瘰疬。②《滇南本草》:治日久赤白痢疾,大肠下血。③《四川中药志》:治小儿消化不良及腹泻不止。
-
栗壳
《*辞典》:栗壳: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L K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外果皮。性味:《纲目》:甘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治反胃,鼻衄,便血。①孟诜:煮汁饮之,止反胃消渴。附方:①治膈气:栗子黑壳煅,同舂米槌上糠等分,蜜丸桐子大。每服二钱,以粥饮调服。(《圣惠方》)③治痰火瘰疬:粟壳和猪精肉煎汤服。
-
栗树根
《*辞典》:栗树根: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拼音名:L Sh Gēn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树根。性味:《四川中药志》:味甘淡,性平,无毒。功能主治:①汪颖《食物本草》:治偏肾(疝)气,酒煎服之。②《四川中药志》:治血痹。附方:治红肿牙痛:板栗根、棕树根。煎水煮蛋吃。(江西《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莲衣
《*辞典》:莲衣:出处:《药品化义》拼音名:Li nYī别名:莲皮(《本草再新》)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种皮。性味:①《药品化义》:味涩。②《本草再新》:味苦而涩,性凉,无毒。功能主治:①《药品化义》:能敛,诸天血后,佐参以补脾阴,使统血归经。②《本草再新》:治心胃之浮火,利肠分之湿热。
-
灵猫肉
《*辞典》:灵猫肉:出处:《纲目》拼音名:L nɡMāoR u来源:为灵猫科动物大灵猫的肉。性味:《纲目》:甘,温,无毒。功能主治:《本草求原》:暖胃。摘录:《*辞典》
-
羚羊肉
《*辞典》:羚羊肉: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L nɡY nɡR u来源: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等的肉。性味:《纲目》:甘,平,无毒。功能主治:①孟诜:和五味子炒之,投酒中经宿,饮之,治筋骨急强,中风。②《本草拾遗》:主蛇咬,恶疮。
-
菱茎
《*辞典》:菱茎:出处:《本草推陈》拼音名:L nɡJīnɡ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茎。夏季开花时采收。性味:甘涩,平,无毒。功能主治:治胃溃疡及多发性疣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外用:捣烂敷、擦。
-
留师蜜
《*辞典》:留师蜜: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Li ShīM 来源:为蜜蜂科昆虫竹蜂所酿的蜜。性味:①《本草拾遗》:味甘,寒。②《纲目》:甘酸,寒,无毒。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牙齿匿痛,口中疮,含之。摘录:《*辞典》
-
龙船花茎叶
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LónɡChuánHuāJīnɡYè来源:茜草科植物龙船花的茎叶,全年可采。化学成份:叶含酚类、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唐本草》:"主折伤血内涸,续绝,补骨髓,止痛,安胎。(《岭南采药录》)②治跌打损伤,痪血疼痛,疮疖痈肿:龙船花茎叶捣烂外敷,或全株晒干研粉,用水调敷患处。
-
龙珠子
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LónɡZhūZi来源:为茄科植物龙珠的果实。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疔肿。"用法用量:外用:捣烂敷患处。摘录:《*辞典》
-
勒鱼
《*辞典》:勒鱼:出处:《纲目》拼音名:L Y 别名:鳓(《篇海》),鲞鱼(《正字通》),鲙鱼、白鳞鱼、克鳓鱼、火鳞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原形态:体长而宽,很侧扁;背鳍短,15~生境分布:分布很广,北自辽宁,南达海南均有。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
苦瓜花
《*辞典》:苦瓜花: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拼音名:KǔGuāHuā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苦瓜的花。性味:《闽南民间草药》:苦,寒,无毒。功能主治:①《闽南民间草药》:止痢疾。②江西《草药手册》:治胃气疼。附方:治急性痢疾:取鲜苦瓜花十二个,捣烂取汁。和蜜适量;赤痢加入红曲一钱,白痢加入六一散三钱,开水冲服。
-
鹭肉
《*辞典》:鹭肉: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拼音名:L R u来源:为鹭科动物白鹭的肉。生殖期间枕部垂有长翎两枚,背上和上胸披以疏松的蓑羽,背上蓑羽超出尾外;生境分布: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好群居;性味:《医学入门》:咸,平,无毒。功能主治:汪颖《食物本草》:治虚瘦,益脾补气,炙熟食之。
-
鹿胆
《*辞典》:鹿胆:出处:《纲目》拼音名:L Dǎn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性味:《纲目》:苦,寒,无毒。功能主治:《纲目》:消散肿毒。摘录:《*辞典》
-
律草
拼音名:LǜCǎo别名:勒草、葛勒蔓、来莓草性味:甘、苦、寒、无毒。功能主治:1、小便石淋。2、小便膏淋。取律草根生汁三升、醋二合,混匀一次服下。用律草研为末,装管中吹入肛门。用律草末、常山末等分,以淡浆水两碗,泡药露一夜,五更时煎成一碗,分二次服。以吐邮痰涎为愈。6、遍体癞疮。
-
骆驼肉
《*辞典》:骆驼肉: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Lu TuoR u来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肉。性味:甘,温。②《纲目》:甘,温,无毒。功能主治:①《日华子本草》:治风,下气,壮筋力,润皮肤。②《医林纂要》:益气血,壮筋力。用法用量:内服:煮食。
-
马草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MǎCǎo别名:烂衣草(《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皱叶狗尾草的全草。结实小花的外稃长约2.5毫米,有皱纹,边缘较窄的内卷,包持着内稃。生境分布:生阴湿地上斌林下。性味:性平,味淡,无毒。功能主治:解毒,杀虫,化腐肉。附方:①治铜钱癣:嫩马草,捶烂后,取汁点患处。
-
马蹄叶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MǎT Y 别名:小马蹄当归、水葫芦、水八角(《贵州草药》)。来源:为毛莨科植物驴蹄草或花葶驴蹄草的全草。原形态:①驴蹄草,又名:驴蹄菜。根茎粗壮,匍匐。心皮数枚离生。生于林下阴处。基生叶具长柄;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辛,无毒。功能主治:《四川中药志》:除风散寒。
-
猫胞衣
《*辞典》:猫胞衣:出处:《纲目》拼音名:MāoBāoYī别名:猫胞(《本经逢原》)来源:为猫科动物猫的胎盘。功能主治:治噎膈反胃,胃脘痛。附方:①治反胃吐食:猫胞衣烧灰,入朱砂末少许压舌下。(《杨氏经验方》)②治膈噎:猫初生胎衣,以新瓦焙干,研细末,每服一、二分,好酒送下。
-
毛药
《*辞典》:毛药: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M oY o别名:红丝线、血见愁(《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菜、野花毛辣角(《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茄科植物十萼茄的全株。100厘米,基部木质化,全体密被柔毛,以幼枝为最多。单叶互生;花期夏、秋。生境分布:生于荒野。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性微凉,味淡,无毒。
-
猕猴桃藤中汁
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M H uT oT nɡZhōnɡZhī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茎中的液汁。化学成份:茎含氨基酸,有多量的精氨酸和相当量的赖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及天门冬酰胺。性味:《纲目》:甘,寒,无毒。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下石淋,主胃闭(一作 反胃 ),取汁和姜汁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