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疾病概述
高胱氨酸尿症或稱同型胱氨酸尿症(homocystinuria),又稱假性Marfan綜合徵,是含硫氨基酸代謝病之一,爲常染色體遺傳性代謝性疾病,突變基因可能位於2 號染色體短臂。本病除引起骨骼異常及眼部病變,可引起血管和腦病變,兒童腦卒中應排除本病的可能。
1.胱硫醚合成酶缺乏型 病人典型的骨骼表現是高個的纖弱體型、肢體細長、蜘蛛樣細長指趾、肌肉細弱、弓形足、脊柱側凸及後凸等,毛髮淡黃、稀少和質脆,皮膚常見面頰發紅,有網狀青斑,可出現一側或雙側眼球晶狀體移位,通常爲向下移位,智力發育遲滯等。
2.5,10N- 甲烯四氫葉酸還原酶缺乏型 除骨骼異常和眼症狀,可見近端肌力減弱、肌病樣步態、多發性腦梗死、癡呆、癇性發作及多發性神經病等,多發性神經病可能與葉酸缺乏有關。
8 疾病描述
高胱氨酸尿症或稱同型胱氨酸尿症(homocystinuria),又稱假性Marfan綜合徵,是含硫氨基酸代謝病之一,爲常染色體遺傳性代謝性疾病,突變基因可能位於2 號染色體短臂。首先由Carson 和Neill 以及Gerritsen 等(1962)分別報告,發病率爲2.5/10 萬~5/10 萬活嬰。本病除引起骨骼異常及眼部病變,可引起血管和腦病變,兒童腦卒中應排除本病的可能。
9 症狀體徵
1.胱硫醚合成酶缺乏型(經典型)
(1)病人典型的骨骼表現是高個的纖弱體型、肢體細長、蜘蛛樣細長指趾、肌肉細弱、弓形足、脊柱側凸及後凸等,毛髮淡黃、稀少和質脆,皮膚常見面頰發紅,有網狀青斑,可出現一側或雙側眼球晶狀體移位,通常爲向下移位,智力發育遲滯等。
(2)輕度精神衰退是惟一的神經系統異常,是本病與Marfan 綜合徵的鑑別點,後者智力不受損害。可因血小板異常促進凝血及腦動脈血栓形成,腦梗死顯然與血栓形成性和栓塞性動脈閉塞有關。疾病晚期可出現冠狀動脈、腦動脈及腎動脈增厚和纖維變性,有的病人青春期可死於冠狀動脈閉塞,心肌病變可成爲腦動脈的栓子來源,引起偏癱和失語等。
(3)血液、腦脊液和尿液中高胱氨酸(homocystine)增高,是遺傳性胱硫醚合成酶缺乏導致胱硫醚合成不足,血漿蛋氨酸水平升高。
2.5N-甲基四氫葉酸(MTHF)-高半胱氨酸甲基轉移酶缺乏型 表現爲智力障礙,Marfan 病的骨骼異常,眼部無晶狀體移位,側視時出現眼震,上肢辨距不良,偶有癲癇發作、血小板減少及氮質血癥等。
3.5,10N- 甲烯四氫葉酸還原酶(5,10N-methylidynel-netetrahydrofolatase)缺乏型 除骨骼異常和眼症狀,可見近端肌力減弱、肌病樣步態、多發性腦梗死、癡呆、癇性發作及多發性神經病等,多發性神經病可能與葉酸缺乏有關。此型與氰鈷胺還原酶缺乏型的症狀相對較輕,存活時間較長。
11 病理生理
本病是含硫氨基酸包括蛋氨酸(甲硫氨酸)和胱氨酸降解代謝障礙所致,至少已發現5 種酶活性缺乏類型:
1.胱硫醚合成酶(cystathionine synthetase)缺乏是最常見的類型,可使蛋氨酸(methionine)及代謝產物(高胱氨酸、高半胱氨酸)在患兒體內蓄積,不能合成或轉化爲胱硫醚,胱硫醚(cystathionine)是多種組織包括腦組織的必需物質,可能是導致智能衰退的原因。
2.SN-甲基四氫葉酸(MTHF)-高半胱氨酸甲基轉移酶缺乏,可引起患者血蛋氨酸含量降低,尿中大量高胱氨酸及甲基丙二酸排出。此酶通過四氫葉酸(THF)甲基轉移作用,是高半胱氨酸轉化爲蛋氨酸的重要活性酶,此酶需要維生素B12(氰鈷胺)輔酶作用才具有活性。
3.5,10N-甲烯四氫葉酸還原酶缺乏可使血高胱氨酸及高半胱氨酸蓄積,蛋氨酸濃度明顯低下。此酶是二甲烯THF 還原爲MTHF 的主要活性酶,也是間接催化高半胱氨酸再甲基化的酶。
4.氰鈷胺還原酶缺乏可影響多種酶的活性,該酶是維生素B12 的主要代謝酶。
5.混合型酶缺乏通常爲5N-甲基MTHF-高半胱氨酸甲基轉移酶與氰鈷胺還原酶缺乏。
病理改變:最明顯的病變是全身血管病變,如冠狀動脈、腦動脈和腎動脈內膜增厚或纖維化,以及彈力纖維破碎等,同時異常血小板易在腦動脈及腦靜脈形成微小血栓和栓子,引起腦梗死,在肺、腎等血管也有類似病變,冠狀動脈病變可導致心肌梗死。高胱氨酸及其他含硫氨基酸促進血管內膜增生的機制尚不清楚。
12 診斷檢查
診斷:根據臨牀症狀,如典型骨骼發育畸形、晶狀體移位等眼症狀、智力發育遲滯及精神衰退,伴血栓形成性或栓塞性血管閉塞病變,血漿高胱氨酸、蛋氨酸增高。
實驗室檢查:
1.尿中出現大量含硫氨基酸,硝普鈉試驗可呈強陽性,以高胱氨酸、高半胱氨酸及蛋氨酸爲主。
2.血漿高胱氨酸、蛋氨酸水平增高,血漿抗凝血酶活性降低,常伴血管內血栓形成傾向。
其他輔助檢查:
13 鑑別診斷
1.胱硫醚尿症(cystathioninuria) 由Harris 等(1959)首先報告,是胱硫醚酶缺陷所致。表現爲精神發育遲滯、行爲異常、骨骼畸形(肢端肥大)、血小板減少及代謝性酸中毒,尿中排出大量胱硫醚。有的患者可不出現神經系統症狀,智力發育正常。本病應用大量維生素B6 治療可獲得較好療效。
2.高蛋氨酸血癥(hypermethioninemia) Perry 等(1965)首先描述,代謝缺陷可能系由於蛋氨酸腺苷轉移酶活性缺乏。常發生在同一家族,嬰兒出生2 個月內出現易激惹、躁動,並逐漸出現嗜睡、癇性發作,體表常有煮捲心菜氣味,血及尿中蛋氨酸顯着增高,也可出現其他類型的含硫氨基酸,患兒通常存活2~3個月,多死於出血性併發症。
3.蛋氨酸吸收不良綜合徵 也稱幹蛇麻尿症(oasthouse disease),Smith和Strang(1958)首先報道,代謝缺陷是腸道內蛋氨酸轉移功能障礙,也可影響其他氨基酸代謝。常在嬰兒期起病,智能發育遲滯,全身毛髮纖細色淡,伴發作性呼吸加快、發熱及癇性發作,可有全身伸直性痙攣狀態。尿中有幹芹菜或熬糖的特殊氣味,色譜法分析爲大量γ-羥基丁酸及多種氨基酸,糞便中有大量蛋氨酸。治療主要是限制蛋氨酸攝入的飲食療法。
4.胱甘肽尿症、半胱氨酸肽尿症、β-巰基乳酸-二硫化物半胱氨酸尿症(β-mercaptolactate-disulfide-cysteinuria) 均爲罕見的含硫氨基酸代謝缺陷,主要表現爲精神發育遲滯及其他神經系統症狀。治療以限制相應的飲食攝入爲主。
14 治療方案
1.嚴格限制食物中蛋氨酸的攝入量,採用低蛋氨酸膳食,有報告自新生兒期限制蛋白攝入,有時智力可達到與正常兒相近的水平。可服用大劑量維生素B6,250 ~ 500mg/d , 因其是胱硫醚合成酶的輔酶(cystathionine synthetasecoenzyme),可減少高胱氨酸的分泌,對緩解神經系統症狀如智力好轉等有一定作用。如發生血管病變,抗凝劑可阻止血管進一步閉塞。
2.5-N-甲基四氫葉酸(MTHF)-高半胱氨酸甲基轉移酶缺乏型或氰鈷胺還原酶缺乏型可用維生素B12 治療,甲烯四氫葉酸還原酶缺乏型可試用葉酸治療,用藥後雖尿中高胱氨酸排出減少,但臨牀症狀不見改善。發生腦梗死應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