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蝕

中醫病證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ān shí

2 註解

疳蝕   病證名。出《備急千金要方》。指疳疾遍身生瘡。由於患疳疾體虛,忽感風寒外邪氣血凝滯,皮膚不得疏泄所致。治宜健脾祛邪,內服人蔘敗毒散,繼服肥兒丸;外用蠶繭、明礬(火煅)、密陀僧白芷,共研末,蜜調敷。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