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complementary food[WS/T 476—2015 營養名詞術語]
4 嬰幼兒輔食添加基本原則
4.1 輔食添加時間
純母乳餵養到6月齡,且在孩子健康時添加輔食。嬰幼兒進餐時間應逐漸與家人一日三餐時間一致。同時,繼續母乳,建議母乳餵養到2歲及以上。
4.2 輔食種類
種類由單一到多樣,每次只添加一種新的食物,添加量由少到多。每引入一種新的食物應適應3d~5d,觀察是否出現嘔吐、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適應一種食物後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逐漸增加輔食種類,最終達到每天攝入七類常見食物中的四類及以上,參見附錄A。
4.3 輔食添加的數量與營養要求
輔食添加量由少到多,關注嬰幼兒的飢餓和飽足反應,主要依據孩子的需要而定。滿足母乳及輔食提供的能量及主要營養素攝入量的需求,參見附錄B。
4.4 輔食性狀與質地
隨着嬰幼兒口腔及胃腸等器官結構和功能的發育,輔食性狀和質地應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從肉泥、菜泥等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增加食物硬度和顆粒大小,過渡到肉末、碎菜等半固體或固體食物。
4.5 順應餵養
隨着嬰幼兒生長發育,餵養者應根據嬰幼兒營養需求的變化,提供多樣化且與其發育水平相適應的食物,保證嬰幼兒健康發育。餵養過程中,應及時感知嬰幼兒發出的飢餓和飽足反應,並做出恰當地迴應,應耐心鼓勵和協助嬰幼兒進食,培養兒童合理進食行爲,幫助嬰幼兒學會自主進食,遵守必要的進餐禮儀,逐步形成健康的進餐模式。
4.6 監測與評估
定期監測和評估嬰幼兒體格生長發育指標,評估營養狀況。當輔食營養攝入無法滿足需求時,應及時調整,可合理進行營養素補充。
4.7 輔食添加的安全與衛生
應使用清潔安全衛生的食材和餐用具進行輔食製作。有些食物或進食行爲容易導致進食意外,爲保證安全,嬰幼兒進食時須有成年人看護。
4.8 患病期間的餵養
5 分年齡段輔食添加指導
5.1 滿 6~8 月齡
輔食種類:首先補充含鐵豐富、易消化且不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稠粥、蔬菜泥、水果泥、蛋黃、肉泥、肝泥等,逐漸達到每天能均衡攝入蛋類、肉類和蔬果類。
輔食頻次:由嘗試逐漸增加到每日 1~2 餐,以母乳餵養爲主。
輔食數量:每餐從 10 mL~20 mL(約 1~2 勺),逐漸增加到約 125 mL(約 1/2 碗)。各類食物推薦攝入量參見附錄 C。因考慮到輔食攝入量有較大的個體差異,以不影響總奶量爲限。
5.2 9~12 月齡
輔食種類:在 8 月齡基礎上引入禽肉(雞肉、鴨肉等)、畜肉(豬肉、牛肉、羊肉等)、魚、動物肝臟和動物血等,逐漸達到每天能均衡攝入蛋類、肉類和蔬果類。
輔食頻次:規律進食,每日 2~3 餐,1~2 次加餐,並繼續母乳餵養。
輔食數量:每餐逐漸增加到約 180 mL(約 3/4 碗),各類食物推薦攝入量參見附錄 C。
5.3 1~2 歲
輔食種類:食物種類基本同成人。逐漸增加輔食種類,最終達到每天攝入七類常見食物中的四類及以上,參見附錄 A。
輔食數量:每餐從約 180 mL(約 3/4 碗)逐漸增加至約 250 mL(約 1 碗)。各類食物推薦攝入量參見附錄 C。
輔食性狀:塊狀、指狀食物及其他小兒能用手抓的食物,必要時切碎或搗碎。
注:以上所用單位,勺容量爲10 mL;碗容量爲250 mL。
6 輔食製作要求
6.1 原料要求
嬰幼兒輔食添加所使用的食品和原料應符合相應的食品安全標準和/或相關規定,應新鮮、優質和無污染,應保證嬰幼兒安全、滿足營養需要。
6.2 衛生要求
製作輔食的餐用具應保持清潔;製作過程應始終保持清潔衛生和生熟分開;輔食應煮熟、煮透;水果等生喫的食物要清洗乾淨;輔食應現做現喫,製作好的輔食應及時食用,如未及時食用應妥善保存,盡早食用。
6.3 調味品要求
輔食應保持原味,12月齡內不宜添加鹽、糖及刺激性調味品。1歲後逐漸嘗試淡口味的膳食。
6.4 烹調要求
蔬菜應先洗後切。烹調以蒸煮爲主,儘量減少煎、炸的烹調方法。
7 嬰幼兒輔食添加常見種類
穀物類因其容易消化和不易引起過敏反應,是嬰幼兒進行輔食添加時的首選。嬰幼兒輔食一般包括七類常見食物,輔食添加應逐漸達到每天攝入以下七類食物中的四類及以上。
2) 肉類:畜肉、禽類、魚類及其動物內臟等。
5) 維生素 A 豐富的蔬果(不包括果汁):胡蘿蔔、羽衣甘藍、南瓜、小白菜、芒果、蜜橘等。
8 膳食主要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0.5歲~ | 1~2歲 | |||
男 | 女 | 男 | 女 | |
能量/( WJ/d) | 0.33 (MJ/kg·d) | 0.33 (MJ/kg·d) | 3.77 (MJ/d) | 3.35 (MJ/d) |
蛋白質/(g/d) | 20 (RNI) | 20 (RNI) | 25 (RNI) | 25 (RNI) |
脂肪供能比/(%/d) | 40 (AI) | 35 (AI) | ||
碳水化合物/(g/d) | 85 (AI) | 120 (RNI) | ||
鈣/(mg/d) | 250 (AI) | 600 (RNI) | ||
鐵/(mg/d) | 10 (RNI) | 9 (RNI) | ||
鋅/(mg/d) | 3.5 (RNI) | 4 (RNI) | ||
維生素A(RAE)/(yg/d) | 350 (AI) | 310 (RNI) | ||
維生素D/(μg/d) | 10 (AI) | 10 (RNI) | ||
維生素B1/(mg/d) | 0.3 (AI) | 0.6 (RNI) | ||
維生素B2/(mg/d) | 0.5 (AI) | 0.6 (RNI) | ||
葉酸(DFE)/(μg/d) | 100 (AI) | 160 (RNI) | ||
維生素B12/(μg/d) | 0.6 (AI) | 1.0 (RNI) | ||
維生素C/(mg/d) | 40 (AI) | 40 (RNI) | ||
注1:RNI爲推薦攝入量 注2:AI爲適宜攝入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