穬麥櫱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kuàng mài niè

2 《*辭典》:穬麥櫱

2.1 出處

《別錄》

2.2 拼音名

Kuànɡ Mài Niè

2.3 別名

麥芽(《綱目》)

2.4 來源

禾本科植物裸麥的發芽穎果。

2.5 形態

裸麥,又名:穬麥(《別錄》),草麥(《山西通志》)。

一年生草本,高100~120釐米。稈直立,光滑,具4~5節。葉鞘光滑,大部短於節間或最基部者長於節間,先端兩側具有葉耳;葉舌膜質,長1~2毫米;葉片長9~23釐米,寬8~16毫米,微粗糙。穗狀花序直立,呈四棱形,成熟後黃棕色或帶紫色,長4~8釐米(芒除外),寬1.8~2釐米;小穗長約1釐米;穎基部線形,稀被短柔毛,先端狹窄呈芒狀,芒細弱,長約1釐米;外稃光滑,僅頂部具短硬毛,先端延伸成芒;芒粗糙,強壯,基部扁,長10~13釐米。成熟後的穎果肥大易脫落,長約7毫米,徑約3毫米。

2.6 生境分佈

我國西部常有救培。

2.7 性味

①《別錄》:"溫。"

②《綱目》:"鹹,溫,無毒。"

2.8 功能主治

消食,和中。治食積脹滿,食慾不振,嘔吐泄瀉

①《別錄》:"消食和中。"

②《藥性論》:"破冷氣去心腹脹滿。"

③《日華子本草》:"開胃,止霍亂,除煩悶,消痰飲,破症積,能催生落胎。"

張元素:"補脾胃虛,寬腸下氣,腹鳴者用之。"

⑤《綱目》:"消化一切米麪諸果食積。"

2.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

2.10 注意

孕婦慎服。

2.11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