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辭典》:穬麥櫱
2.1 出處
《別錄》
2.2 拼音名
Kuànɡ Mài Niè
2.3 別名
麥芽(《綱目》)
2.4 來源
2.5 原形態
裸麥,又名:穬麥(《別錄》),草麥(《山西通志》)。
一年生草本,高100~120釐米。稈直立,光滑,具4~5節。葉鞘光滑,大部短於節間或最基部者長於節間,先端兩側具有葉耳;葉舌膜質,長1~2毫米;葉片長9~23釐米,寬8~16毫米,微粗糙。穗狀花序直立,呈四棱形,成熟後黃棕色或帶紫色,長4~8釐米(芒除外),寬1.8~2釐米;小穗長約1釐米;穎基部線形,稀被短柔毛,先端狹窄呈芒狀,芒細弱,長約1釐米;外稃光滑,僅頂部具短硬毛,先端延伸成芒;芒粗糙,強壯,基部扁,長10~13釐米。成熟後的穎果肥大易脫落,長約7毫米,徑約3毫米。
2.6 生境分佈
我國西部常有救培。
2.7 性味
①《別錄》:"溫。"
②《綱目》:"鹹,溫,無毒。"
2.8 功能主治
①《別錄》:"消食和中。"
③《日華子本草》:"開胃,止霍亂,除煩悶,消痰飲,破症積,能催生落胎。"
2.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
2.10 注意
孕婦慎服。
2.11 摘錄
《*辭典》